主頁 >  生活百科 >  癌症患者支援|港大研究:介入初期已明顯減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情況持續顯著改善

癌症患者支援|港大研究:介入初期已明顯減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情況持續顯著改善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07-08

癌症患者支援|港大研究:介入初期已明顯減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情況持續顯著改善

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面對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承受巨大心理壓力。香港防癌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並夥拍四間非政府機構,自2015年9月推展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十年來服務共36,000名患者及照顧者。為了解計劃成效,有關方面委託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全面及早介入可大幅改善患者的困苦程度、精神健康及減少家庭問題,也有助改善照顧者的情緒。

女

現時癌症服務多以日間及疾病治療為主,為了填補服務空隙,香港防癌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推展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由患者確診至康復,全程一對一,透過電話輔導、外展家訪、臨床心理學家諮詢等,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全方位支援。

計劃委託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進行研究,透過向參與計劃的癌症患者及照顧者進行問卷調查及聚焦訪談,了解他們在參與計劃前(介入前)、接受服務3個月後(介入初期)及持續跟進1年或至完成計劃(介入後期)困苦程度和情緒上的變化。

癌患者普遍擔心成為他人負擔

研究團隊引述有照顧者在聚焦訪談中表示「癌症患者對外努力表現出正面的態度,回家後便會釋放負能量」、「持續的陪伴式支援十分重要」,並指出癌症患者普遍在確診時感到焦慮無助,擔心會為他人帶來負擔而避免求助,故此介入前基線評分略低(相比外國研究)。

在介入初期,參與者已顯著改善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及至介入後期,參與者透過身心靈輔導等,學習釋放情緒壓力,改善幅度雖然未及介入初期,仍屬數據上有顯著改善。另外,在聚焦訪談中,有照顧者反映持續的陪伴式支援十分重要,相信是由於華人並不習慣向人求助及講述自身問題,故需較長時間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

癌症患者支援|港大研究:介入初期已明顯減困苦程度及家庭問題 情況持續顯著改善

癌患者容易隱藏負面情緒

研究亦揭示癌症患者的內心掙扎及癌患家庭「怕麻煩他人」心態。其中,年輕(65 歲以下)癌症患者參與計劃前同時有頗高正面及負面情緒。

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研究成員、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溫浩然博士分析:「癌症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故此患者感到負面情緒無可避免。許多較年長患者有感成為他人負累,較少主動尋求協助,找人傾訴,因此較難在生活中感到正面情緒,家庭問題亦較多。相比之下,較年輕癌症患者或受社交媒體影響,加上擁有更多社會及經濟資源和資訊,亦相信自己有較高康復機會,故較年長癌症患者表現出及感到較多正面情緒。」

此前亦有研究指出,華人癌症患者(包括香港患者)較常隱藏負面情緒,努力表現出正面的態度,為了避免為家人帶來負擔或被他人標籤為軟弱。是次研究的照顧者訪談亦有相同的發現,有照顧者表示留意到癌症患者對外努力表現出正面的態度,回家後便釋放負能量。同時,照顧者在患者的護理和情感支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容忽視。

醫社合作 改善香港的「支援生態」

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研究項目負責人、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總監何天虹教授總結:「研究結果顯示,全面及早介入可大幅改善患者的困苦程度、精神健康及減少家庭問題,也有助改善照顧者的情緒。計劃有效針對本港家庭支援網絡較弱的服務空隙,讓癌症患者及照顧者深切體會及時支援的重要性。研究期間樂見不少參與者均希望將這份精神延續,以過來人身份參與義工服務,支援其他癌患家庭。」

計劃反映透過醫社合作,能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更好的支援。長遠而言,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為香港的「支援生態」帶來正面改變。

Text:Fion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