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高血壓懶人包 | 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一文看清高血壓標準、原因、症狀、預防及食療推介

高血壓懶人包 | 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一文看清高血壓標準、原因、症狀、預防及食療推介

陳志勇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05-07

高血壓標準-原因-症狀-預防-食療推介-陳志勇中醫

高血壓是指血壓持續處於高水平的一種慢性疾病。血壓是當心臟收縮,將血液泵入血管的壓力,推動血液在體內運行,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組織。然而,如果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便可能會引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中風、冠心病及心臟衰竭、慢性腎病 。

高血壓標準

一般來說在靜止狀態下,收縮壓超過140 mm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就是高血壓,必須使用藥物及做生活型態的調整。而收縮壓在  120-139mmHg或是舒張壓在 80-89 mmHg之間的病人,稱為高血壓前期,並不需要吃藥,只要調整生活型態即可控制血壓。

超過90%的高血壓個案好難確定明確的病因。這 些個案均診稱為原發性高血壓。一些高危因素令人較易患上高血壓,包括:攝取過多鹽分、肥胖、靜態生活模式、吸煙、飲酒過量、睡眠不足、壓力、高血壓家族史和年齡越大等。

高血壓病徵

高血壓一般沒有症狀,患者往往在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所以高血壓常被稱為「 隱形殺手 」。而血壓太高也可引致眩暈、視線模糊不清、兩肩酸痛、頭痛、疲勞和面部發紅等症狀。

在中醫文獻中沒有高血壓這個疾病,古時未有血壓計無法測量血壓,但對於高血壓對身體所帶來的影響及其併發症其實在諸多醫古籍中都有記載。高血壓符合中醫的觀念的肝陽上亢、陰虛陽盛、氣血失調所致的頭痛,頭脹,眩暈等等既病是心肝脾腎均失衡造成的,與飲食情志,肥甘厚味、遺傳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高血壓標準-原因-症狀-預防-食療推介-陳志勇中醫

高血壓成因

高血壓病因多源自肝、腎陰陽不平衡,最常見包括以下幾種:
  1. 肝陽上亢:常見於初期高血壓病人,主要症狀有緊張、易發脾氣,因為肝火上升而經常覺得眩暈、口乾舌燥,便秘。
  2. 陰虛陽亢:患者常焦慮、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陰、腎陰。
  3. 痰濕阻逆:常見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不好,久了就形成痰濕、痰濁,喜吃冰冷寒涼食物、經常便秘的人、長期缺乏活動等。
  4. 血瘀:攝食過多油膩食物,血脂肪太高,代謝不良,形成經絡阻礙。造成血瘀,經絡不通,引起高血壓症狀。
對於中醫並無單純降壓中藥,必需針對患者的體質及臨床症狀及證型而用藥,方能減低血壓,從根本著手。

高血壓預防方法

保持適量運動,適中體重,忌煙酒,清淡、均衡、低鹽的飲食、充足睡眠、情緒的調攝對均有效預防高血壓的出現。而接受血壓量度能 及早發現高血壓以作適當的治療 ,預防高血壓併發症的出現。

高血壓標準-原因-症狀-預防-食療推介-陳志勇中醫

高血壓保健湯水推介

可以根據一些表現推薦一些湯水來保健
  1. 血壓高、口乾易熱、口氣重
材料:西芹 50克、甘筍一條、馬蹄6粒

功效:清熱涼血 生津除煩
  1. 血壓高、怕冷、面色蒼白
材料:白背木耳15克、紅棗10粒、五指毛桃30克、瘦肉適量

功效:活血化瘀 益氣養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3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