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有片‧中醫教路】5個穴位KO腳水腫

【有片‧中醫教路】5個穴位KO腳水腫

Cyrus Ip
編輯: Cyrus Ip
日期: 2017-12-14

很多都市人因久坐引致氣血循環不佳,腹、臀堆積脂肪之餘,連雙腳也出現水腫問題!註冊中醫師Ray表示,這屬於「生理性水腫」,一般人長時間站立或坐着不動、吃過量重口味食物,亦容易出現此現象。

在中醫角度,水腫與肺、脾、腎、膀胱有關,若四臟功能不好,便會導致體內水液較難排出。Ray教大家按5個穴位,增強脾、腎、膀胱功能,解決水腫問題。

相關文章:
2個穴位KO「滑鼠手」
4個穴位KO手腕痛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師Ray
Facebook:www.facebook.com/rayrayec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ray_ec

圖文:葉明傑
editor@esdlife.com

1.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
功效:屬足陽明胃經,能調理脾胃,和腸袪濕。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大約每次5分鐘。每次按壓要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2.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功效:屬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能健脾運化,活血化濕。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大約每次5分鐘。每次按壓要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3.承山

位置:踮起腳尖,小腿肚有塊肌肉隆起,在肌肉正下方凹陷處。
功效:屬足太陽膀胱經。能舒筋活絡,氣化水濕。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大約每次5分鐘。每次按壓要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4.陰陵泉

位置: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功效:屬足太陰脾經。能調理脾胃,化濕導滯。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大約每次5分鐘。每次按壓要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5.委中

位置: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點,也就是在膝蓋後方凹槽正中央。
功效:屬足太陽膀胱經。能舒筋活絡,氣化水濕。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穴位,大約每次5分鐘。每次按壓要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

Ray續指,要解決腳水踵問題,運動是一個好方法,因為身體的水份是經血管與淋巴系統帶至全身,若長時間不運動,下肢的循環就會變差,水份流到下肢後,就會慢慢蓄積在下肢,造成腳水腫。

若水腫問題持續,建議詢問醫師,以排除其他重大臟器疾病。

2635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