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覺失調是一種精神疾病,影響思想、感知和行為,如果病情反覆發作,更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腦部認知功能,增加患者對藥物治療的抗藥性。適逢5月24日是世界思覺失調日,有專科醫生及病人組織期望能藉此提升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的認知,及早透過最有效的藥物控制病情。
「實際上,思覺失調患者除了出現幻覺妄想,往往也有缺乏動力、認知功能受損等問題,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而多重人格是屬於解離性身份障礙,與思覺失調無關。至於暴力行為,大多涉及藥物濫用。事實上,思覺失調患者的自殺風險較一般人高出10倍。」
麥棨諾醫生強調,思覺失調如不及早診斷和治療,隨著發作次數增加,患者的腦功能損害會日益嚴重,病情更趨難控。研究顯示,未有依從用藥的人士復發風險度較依從治療者高出 5.7倍,但臨床上僅約半數患者能夠堅持治療。
直至有次,她在大學宿舍內突然發病,對身邊所有紅色物件感到恐懼,於是奔跑回家,但由於太驚恐,所以在街上大叫大嚷。她的父母見狀送她到急症室,最終確診患上思覺失調,不過服用舊式藥物後出現很多不適反應,令Shirley對藥物治療感到抗拒,加上沒有病識感,抗拒承認自己患有精神病,所以經常自行停藥。結果進出了葵涌醫院好幾次,也做了兩年「宅女」沒有出過街。
後來一次因病復發再入院,獲醫生處方第二代的針劑藥物配合口服藥控制病情,副作用問題大減,使Shirley明白藥物能真正幫助控制症狀,減少妄想幻覺,所以重新開始配合用藥控制病情。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