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烚菜vs炒菜 |「烚菜」是否就一定健康?

烚菜vs炒菜 |「烚菜」是否就一定健康?

潘子剛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2-03-22

中醫把脈

「烚菜樣」有樣睇?

診症室內,一位三十餘歲的女病人正把手放在脈枕上,靜候醫師為她把脈,醫師細心揣摩著脈的浮沉遲數,另一面卻特別留意著病人的面色。

 等了一會,醫師終於開口說:「M小姐,你是不是經常進食烚菜,而且不會加入食油呢?」

 M小姐用充滿驚訝的表情和疑惑的眼光回答:「醫師,為何你會知道的?」

 醫師面不改容的說:「道理很簡單,中醫著重望聞問切,你的面色青青黃黃沒有光澤,就是烚菜做成的。」

上述的對話,其實經常出現在我的診症室中,想想也有點可笑,可笑的並不是我為之取名為「烚菜樣」,而是愈來愈多朋友開始重視健康,透過各種的方法包括飲食控制、運動、營養補充品,甚至去看中醫希望自己的身體狀態有所改善,奈何臨床上仍經常看到很多病人對食物的看法存有偏差,資訊雖然發達,知識並未深化。

 M小姐:「為什麼!烚菜不是很有益的嗎?我很多朋友減肥都是吃烚菜的啊!

食物本質

飲食前先了解自己體質

很多人忽略了最簡單的學問,食物的本質是什麼。

食物(肉類、海產、五穀、蔬果等等)從沒有好壞之分,但有性質之分、寒熱溫涼之分,營養價值之分、是否容易消化之分。由於近年各種各樣的健康資訊愈來愈多,也流傳著各種的謬誤或偏見,當某一種食物經渲染誇大作用時,就一窩蜂的全城傾倒,又疏忽了最重要的部份---體質!

中醫強調體質,有所謂「脾為後天之本」的說法,簡單的說明一下,中醫脾的概念是消化系統中主運化的功能,大家都會掛在口邊的「濕」就與脾有關,一般來說,脾的氣充盈的話,「濕」就會少,人也比較爽朗。在脾虛的情況下,單單「去濕」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本沒有治好嘛!

烚菜

不是人人都適合進食「烚菜」!

回說為何有「烚菜樣」的出現,女性以血為用,由於有經期的關係,一般都較易出現脾虛、血氣不足的現象,典型的症狀是身重、易倦、面色蒼白、手足易冷、大便較軟或不成形。這種體質的女性再多進食偏寒涼的蔬菜,特別是「烚菜」,甚至油也不用的話,一段時間後,面色自然會青青黃黃晦暗無光澤。為什麼?就是不夠「火」!

大部份的蔬菜屬「陰」,「烚菜」的水也屬「陰」,如果你的體質偏屬「陽」,意即足夠的核心體熱,倒如精神充沛,面色紅潤,手足也暖,大便偏干,「烚菜」可能適合你,但如果不是的話,那就要考慮「少油快炒」的蔬菜了,最好加點薑蔥蒜就更理想,這些都是醒脾健胃促進消化液分泌的烹調方法。當然,進食份量也要適中,主要視乎大便的成形與否,大便太軟的不宜多吃。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白烚菜心」營養資料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炒菜心」營養資料

要科學化証實「烚菜」與「少油快炒」的區別,附上「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白烚菜心」與及「炒菜心」的營養資料比較,大家細心的看看有什麼分別。最後再強調一點,人是主體,先分體質,再撰擇適當的食物與份量,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5213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