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認知障礙症治療|「靚聲王」張偉文患失智症引外界關注 研究發現增加認知活動時間可提升大腦功能

認知障礙症治療|「靚聲王」張偉文患失智症引外界關注 研究發現增加認知活動時間可提升大腦功能

Herman Ho
編輯: Herman Ho
日期: 2025-05-02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大腦認知功能

一代「靚聲王」的張偉文,於2022年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後,健康一直備受關注,近日更有傳他因壓瘡問題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事實上,認知障礙症(前稱「腦退化症」或「老人痴呆症」,台稱「失智症」)是一種因為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起的疾病,會令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隨時間而逐漸下降1。有大學於2023年公布本港長者的精神健康調查,發現約有1/5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7.4%屬認知障礙症1。究竟該病如何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近年有甚麼最新的研究可以改善長者的認知問題?本文會逐一詳述。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大腦認知功能

認知障礙症治療|3大時期症狀 隨時間惡化嚴重或會出現失禁問題

認知障礙症大致上可以分為3類,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及其他類型1。一般而言,認知障礙症可以為患者帶來長遠的影響1

.早期症狀:出現健忘,特別是剛發生的事情,情緒或有機會變得抑鬱和焦慮

.中間症狀:健忘問題惡化,會開始忘記事情及人名,溝通愈來愈困難,在沒人支援的情況下無法獨自生活

.晚期症狀:已無法識別親友,出現大小便失禁的問題,行為會更加異常,包括攻擊他人或出現焦躁的舉動

認知障礙症治療|出現8大症狀需提高警覺

由於認知障礙症的發病時間長,患者的病情一般會慢慢惡化,家人如果發現身邊的長者出現以下徵狀,就要提高警覺,或有需要及早帶他們求診1
  1. 出現健忘,或已影響日常生活
  2. 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3. 對處理日常的工作感到困難
  4. 對時間及方位感到混亂
  5. 表達能力出現困難
  6. 隨處亂放物件
  7. 判斷力出現衰退
  8. 情緒或個性改變

認知障礙症治療|大學研究指增加認知活動可提升大腦功能

到目前為止,醫學界並未有完全根治認知障礙症的方法,但有研究發現,透過增加認知活動,可以有助改善長者大腦神經網絡協調,預防患上認知障礙症,及延緩病情惡化。

研究邀請了112名年齡介乎55至75歲、非安老院居住、具有主觀認知功能衰退的年長人士參與,所有參加者均有長期練習中國書法的習慣,每週至少練習一小時。其後,長者需要被隨機分成2組,1組需要將書法練習的時間加倍,為期6個月;另一組即維持日常的練習習慣。研究結果發現,維持日常練習書法習慣的長者,接近所有人於大腦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DMN)均有減弱,即代表大腦的認知能力有所下降2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大腦認知功能

相反,增加書法練習時間的長者,DMN不單沒有減弱,甚至有所增加,意味認知活動的參與程度,可以鞏固長者的大腦認知功能。研究人員指出,書法涉及視覺空間協調、注意力和非語言記憶,可以加強大腦的DMN功能性連結,有助重新組織及加強大腦網絡功能。另外,研究亦證明認知活動可以促進大腦健康,亦可以作為一種安全而有效的非藥物干預方式,提升社區長者的認知能力及大腦網絡功能。未來亦會考慮將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改善長者健康,以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公共衞生問題。

 

參考資料:

  1.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認知障礙症》,retrieved on 2 May 2025.
  2.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大研究證實更恆常進行認知活動可鞏固大腦神經網絡功能》,retrieved on 2 May 2025.
 

延伸閱讀:
  1.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失智症 | 初期先兆有甚麼特徵?理解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障礙症原因、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2. 認知障礙症會引致妄想、幻覺?醫生拆解常見成因、種類與症狀
  3. 非典型認知障礙症 | 認知障礙症患者為何出現柏金遜病徵?醫生拆解2種較罕見認知障礙症症狀及治療方法

15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