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春日保暖】氣溫驟降 隨時成心臟衰竭患者「計時炸彈」

【春日保暖】氣溫驟降 隨時成心臟衰竭患者「計時炸彈」

Zoe Lai
編輯: Zoe Lai
日期: 2019-02-15

儘管天氣已經逐漸和暖,但初春仍有機會出現寒冷,對於心臟衰竭患者來說,氣溫驟降隨時成為「計時炸彈」。醫院管理局數據指,一年有約2萬人次因心臟衰竭而住院出院及死亡。

按「>」轉下頁



個案分享:對天氣轉變敏感 一年內入院達4次

50多歲的張小姐於05年確診心臟衰竭,去年病情因惡化,一年內心臟衰竭入院高達4次,大多是氣溫驟降的日子,去年12月時更需住院長達2星期。張小姐表示,病情跟天氣變化有很大關係,於寒冬時心臟會較差,有時水腫得舉步維艱。

隨著心臟衰竭問題惡化,她對天氣轉變十分敏感,加上經常腳腫致行動不便,現時甚少外出,亦不能遠行。即使之前曾報讀興趣班,亦因經常入院而缺席,共7堂的課程只能出席2堂。而張小姐的哥哥入住了老人院後,張小姐因身體狀況的限制,至今只曾探望哥哥一次。



按「>」轉下頁



心臟負荷大 冬季病發率多53%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兼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解釋,天氣寒冷易令血管收縮,心臟要大力泵血維持循環,變相加重負荷,易誘發心臟病。曾有一項分析近26萬宗急性心肌梗塞個案的研究顯示,冬季比夏季的病發率多出53%。

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表示,「每年冬季流感高峰期及至春季,都是心臟病友,包括心臟衰竭患者入院的高峰期;氣溫驟降對病友來說是一種威脅,若同時不幸感染流感,更是雙重夾擊。」



按「>」轉下頁



新藥面世 盼減低心臟衰竭再入院率

董醫生表示,心臟衰竭屬於慢性病,大多不能完全根治,除生活調適外,也需要配合藥物治療,目前抗心臟衰竭的常用藥物主要有乙型阻斷劑(BB)、血管收縮素 II 接受體拮抗藥(ARB)、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MRA),及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s)等。近年,一種名為「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ARNI)的新藥面世,是首種透過增強心臟的保護性神經內分泌系統之藥物,可減低患者因心臟衰竭再入院率。

心臟衰竭主要由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心臟問題引起,故患者要留意會否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如咳嗽、疲倦、呼吸困難、腹部腫脹等 ,若出現類似症狀應盡快求醫,及早確診及接受治療。



按「>」轉下頁



氣溫下降1度 死亡風險增0.7%

一項加拿大研究亦發現,當氣溫比過去7天的平均氣溫下降攝氏1度,住院或死亡風險也隨即上升0.7%,如氣溫較前7天平均溫度下降攝氏10度,患心臟衰竭長者的住院或死亡風險即增加約7%。

董光達醫生強調,即使氣溫只下降少許,對心臟衰竭患者的威脅都很大,加上香港即使步入春季,有時也會隨一場雨或一個季候風令氣溫驟降,足以令心臟衰竭患者需要入院,甚至死亡,故不容忽視。



按「>」轉下頁



心臟衰竭病人 平均每次入院4日

本港研究發現,心臟衰竭病人每次入院平均住院4日,推算心臟衰竭佔醫管局每年近80,000日住院日數。加上正值流感高峰期,部份醫院內科病房佔用率達145%。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及病人組織「關心您的心」提醒,患者應注意日常保暖,並應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前注射流感疫苗,減低因流感引致嚴重併發症的機會。患者亦應該按時用藥,如有需要可向醫生了解,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應限制鹽份及水份攝取等,減低心臟衰竭的惡化風險。

Text_Zoe



163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