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情緒管理 >  當「假面」已成習慣? 找回真正的自己吧!

當「假面」已成習慣? 找回真正的自己吧!

Kio Yiu
編輯: Kio Yiu
日期: 2016-01-05

互相遷就,適當地迎合別人的要求,絕對不是壞事。可是,當你不能從「角色」中抽身,就應該喝停,以免「走火入魔」、迷失自我!

未婚的中年女性亞珍,個性獨立,從小就是一名模範生。她在家中排行第二,父母的注意力總是去了其他的兄弟姊妹身上。為了爭取父母對她的關注,無論讀書成績、自理能力各樣都不用父母操心,甚至看醫生,換燈泡,都是她一手包辦,可惜事與願違,父母因為她的乖巧,不但沒有多給予關心和愛,反而叫她成為小母親。另一方面,在平常的生活中,她都慣用這套方法去得到別人的注意,搏取同事和上司的關注。

亞珍就這樣成為他人而活的模範生,生活了數十年,和被埋藏的亞珍,距離越來越遠,令她身心俱疲。有1次亞珍感冒得要命,暈倒在辦公室,住了2天醫院,卻無人來探望。回到家中休息,連1個問候的電話也沒有。她不斷在問為甚麼?為甚麼自己多年來的付出,卻似乎被世界遺忘;她拼命思索,抓破腦袋也找不出答案來,只感到痛苦。

步入輔導室,她流淚、痛哭起來。她哭,是因為那個模範生、乖女兒 、「yes woman」、好下屬、好上司,竟得不到別人的關心;還是為了要演活這個角色,切斷自己與心的連繫,令自己活在別人的影子之下,完全迷失自我?

亞珍發現,她不想再做模範生。然而,她遺忘了真正的自己已經數十年,真我的模樣已經很模糊,除了擔心無法做回自己,又怕做回自己很困難,別人會否不接納她?會否失去父母、同事、朋友的關注?面對這些的問題,她感到恐懼、絕望!何況她已經不再年輕,要面對這麽多的轉變,力不從心,心裡既痛苦又焦急。

經過多次的輔導,輔導員讓阿珍慢慢看到自己心裏面的矛盾、無奈、焦急,認識到自己痛苦的源頭;也讓她重新啟發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漸漸地,亞珍將自己的行為與心的感覺慢慢地重新連接上,也重新自主,去選擇她將來的角色。最後,模範生決定做回自己,她終於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我」,本來就是這麼近!




資料來源:輔導員高民惠姑娘

香港家庭福利會

全人專業服務


121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