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中醫教推拿5式預防小兒厭食

中醫教推拿5式預防小兒厭食

仁濟醫院
-
日期: 2025-05-20

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間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種常見病證。主要原因是飲食餵養失當,導致脾胃不和,因此運化失常。如果家中小朋友長期出現小兒厭食狀況,可能會出現精神不振及形體消瘦等症狀,甚至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小兒厭食症其實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在中醫的角度,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而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和輸佈精微,小兒運化功能尚未完善,因此容易被飲食所傷。《育嬰家秘》提到小兒「脾常不足」,便是對小兒多見脾胃問題的概括。

改善小兒厭食 中醫建議使用推拿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主要從運脾、養胃及健脾的原則入手,根據辨證論治、四診合參來訂立治療方案。然而,處理小兒厭食最好的方法,是透過日常保健養生方式治未病。預防往往勝於治療,家長不妨在家中為小兒進行推拿,手法簡單之餘,比起進食藥物方便,而且副作用不大,可幫助脾胃運化。小兒推拿一般對6歲以下小兒效果更佳,而手法亦應以輕快、柔和為上。

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厭食推拿 | 1.補脾經

定位:拇指末節螺紋面。

手法:家長先固定小兒拇指,用自己拇指在小兒拇指螺紋面,順時針推揉100-300次。

拇指末節-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厭食推拿 | 2.清胃經

定位:大魚際外側赤白肉際處,拇指根至腕橫紋。

手法:家長一手持小兒的拇指及魚際,暴露魚際橈側緣,將另一手的食指及中指貼在穴位上,做由腕橫紋至拇指根方向的直推,稱為清胃經。可推100-300次。

赤白肉際-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厭食推拿 | 3. 揉板門

定位:手掌大魚際頂面

手法:家長先用一手固定小兒的手,掌心向上暴露魚際部分,再用另一手的拇指指端吸定於穴位上揉動100-200次。

大魚際-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厭食推拿 | 4. 運內八卦

定位:手掌面,以掌心內勞宮為圓心,內勞宮到中指根中外⅓ 交界處為半徑所作圓周上的八個點。從小魚際起按順時針排列,依次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手法:家長先讓小兒伸手,手心向上,然後一手握住小兒的手指,另一手的拇指螺紋面在學位上做環形推動,自乾卦至兌卦,順時針推一周,為順運八卦;逆時針推一周,為逆運八卦。順、逆八卦均運100-300次。

運內八卦-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運內八卦-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厭食推拿 | 5. 按揉內關

定位:腕橫紋上2寸,掌心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手法:家長先讓小兒掌心向上,再用一手拇指吸定於穴位上進行按揉,按揉100-200次。

內關-小兒厭食-推拿改善-中醫-仁濟醫院

小兒推拿可平衡陰陽、調和臟腑,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家長可在家適量為小兒進行推拿,增強體質。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應及早咨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撰文:盧沅翹中醫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雙學位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9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