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飲食失調是種病?精神專科醫生講解厭食症和暴食症的病徵、成因和分別

飲食失調是種病?精神專科醫生講解厭食症和暴食症的病徵、成因和分別

沈君豪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3-07-21

飲食失調-厭食症-暴食症-1

飲食失調是一種精神健康的疾病,患者會在飲食習慣,對於飲食及自身體重的想法都受到嚴重屈曲,患者的腦海常常會被食物、體型及體重管理所佔據。而飲食失調主要有兩大類情況(但不限這兩類),分別是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及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飲食失調-厭食症

厭食症病徵

厭食症有幾個核心病徵。第一,患者體重遠遠低於正常的標準,即是過輕;患者對體重有扭曲的觀念,即使過瘦仍是覺得自己不夠瘦,從而會限制自己進食的份量,對於體重過輕而引起的健康問題更視而不見或者否認;另外患者進食後會有愧疚心理而做出補償行為,例如不停做運動或扣喉,或者服用瀉藥、去水丸等令體重減輕,嘗試抵消攝取了的卡路里。

厭食症帶來的後果

但是限制飲食的行為往往令身體出現問題,女性可能會導致月經停止,男性或會有性功能障礙,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貧血、血壓過低、心跳及呼吸都會減慢、體溫下降、皮膚變黃、指甲及頭髮變得脆弱,以及骨質疏鬆,亦會有情緒問題如抑鬱症等。

飲食失調-暴食症

暴食症與厭食症不同之處

暴食症與厭食症人士的分別是,暴食症人士常常會想起食物,不時會有暴食行為,同時為暴食行為感到內疚羞恥,擔心體重上升而扣喉、服用瀉藥或做過量運動,暴飲暴食及補償行為會循環及重複地發生。

飲食失調的成因

醫學界暫時對於飲食失調的成因未完全了解,不過以目前的認知可將成因分為三方面: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生理方面,遺傳因素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有親人患上飲食失調,家屬的患病機會率可高達10倍。而腦部血清素失調都有關係,血清素是大腦控制情緒及飲食行為的其中一種傳遞物質,一旦失調,自然會影響飲食行為。

心理因素與飲食失調亦有相當重要的關係,其一原因是與家人的情緒糾結,即親人過份干涉患者的情緒及生活,令他們的私人空間受到高度入侵,以致患者在生活中無學習獨立自主。由於患者對生活感到沒有掌控權,便潛意識地將管理體重成為唯一可以自主及掌控的因素,藉嚴格操控飲食以取得控制權及自尊心。此外,當成長中的青少年因某些原因無法面對自己身體發育的改變時,就會透過極端的飲食控制而嘗試逃避發育及成長的過程。

社會及環境因素方面,由於社會普遍推崇瘦身觀念,如果體型稍為豐滿可能會受同伴取笑,對肥胖的恐懼感對年青人有很大影響,甚至以體態作為衡量自我價值的指標。

飲食失調治療方法

治療飲食失調是一項複雜及需要跨專業人士配合的過程,特別是嚴重的個案。飲食失調無論在精神及身體都需要接受評估,首要目標是回復體重及飲食習慣,假如患者體重過輕以致有生命危險就必須入院治療,因為極端控制飲食或會導致貧血或電解質嚴重失衡,引起心跳規律不正常甚至死亡,有人亦因經常扣喉令食道破損出血。而精神方面,藥物治療對暴食症人士有幫助,亦需要配合認知行為治療,針對患者在體重及飲食的扭曲思想作出治療,而改善人際及家庭關係的輔導服務亦很重要。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421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