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子宮下垂怎麼辦?中氣虧虛是甚麼?中醫拆解子宮下垂成因及改善方法

子宮下垂怎麼辦?中氣虧虛是甚麼?中醫拆解子宮下垂成因及改善方法

邱宇鋒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05-08

子宮下垂怎麼辦?中氣虧虛是甚麼?中醫拆解子宮下垂成因及改善方法

子宮下垂,中醫稱為「陰挺」,意思是指子宮位置低於正常,甚至下垂至脫出陰道口,患者會感覺下陰有物下墜,甚至能摸到脫出物。如果子宮下垂壓迫直腸、膀胱,患者可能有排尿、排便不暢的問題。本病首見於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千金要方》稱「陰脫」。現在陰挺除指子宮脫垂外,也包括陰道壁膨出。

根據子宮下垂的程度,西醫會分成四個階段:屬於輕微的第一階段子宮下垂,子宮輕微下墜至陰道的上部,患者未必會出現臨床症狀。屬於中度的第二階段子宮下垂,子宮會下墜至陰道的中部,此時患者會有陰道下墜感,在站立或用力時感覺明顯,但一般可以用手回納,托回原本位置。

屬於嚴重的第三階段子宮下垂,由於子宮下墜至陰道的下部,患者可出現排尿或排便不暢,腹部墜脹感等。到了非常嚴重的第四階段子宮下垂,子宮或子宮頸完全脫出,無法用手回納,對日常生活造成相當不便。

年紀大、多次分娩、產傷、肥胖、長期便秘、盆腔手術史、遺傳等,都是引起子宮下垂的風險因素。中醫認為陰挺的主要病機是氣虛下陷,無力升提,主要牽涉脾氣虛和腎氣虛,具體會導致盆腔肌肉、韌帶鬆弛乏力,無法固定臟器。陰挺在臨床上以脾氣虛、中氣不足者多見。

中藥-中藥調理-病後調理-天然草本

造成脾氣虛的原因主要是飲食不節、缺乏運動、久病。經常嗜食寒涼生冷,會耗損脾胃之氣,以致陽氣不足,虛寒偏盛。久坐久臥缺乏體育鍛鍊,久臥傷氣,久坐傷肉,容易使身體缺乏力氣,肌肉不實。中醫認為久病會消耗氣血,令身體機能轉弱,容易氣虛。脾氣虛的患者可見體力不支、肌肉乏力、容易疲倦,語聲低微無力。患者的面色會比較蒼白,說話中氣不足,容易氣促,消化方面胃口較差,容易胃氣脹消化不良。診舌時常見舌體腫脹胖大,舌邊齒痕,脈細無力。在治療方面可集中補氣,升提舉陷,增強整體的體能以及肌肉的力量,以固定臟器,常用方藥包括黃芪、黨參、山藥、升麻、補中益氣湯等。

造成腎虛的原因包括先天體質因素、房勞多產、年老體衰等。先天不足,腎虛精虧,容易有先天缺陷的傾向。操勞過度,或順產分娩次數過多,會傷及盆腔底部肌肉或令肌肉拉鬆,恢復格外困難,以至日後容易引起子宮下垂。年老力衰,腎氣不足,也會影響身體的整體功能下降,包括器官逐漸下墜。腎虛證的常見症狀主要牽涉精神不振方面,如經常頭暈眼花、耳鳴、健忘、腰膝痠軟等。在補腎固攝方面常用方藥包括大補元煎、右歸丸等,可配合有收斂固攝作用的藥物如金櫻子、芡實。

要預防陰挺,或改善病情防止惡化,建議在飲食方面要少食寒涼生冷,以免傷及脾胃和耗損陽氣。生活方面避免長時間坐著或躺著,宜增加活動量,養成做運動鍛鍊身體的習慣。多做盆底肌肉鍛鍊運動,如凱格爾運動、提肛等,有助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嚴重的子宮脫垂可以考慮用子宮托改善病情,如經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者,建議手術治療。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