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靜觀|不用急 不用快 — 耐心靜候 萬物自有它的節奏

靜觀|不用急 不用快 — 耐心靜候 萬物自有它的節奏

新生精神康復會
-
日期: 2025-06-30

靜觀|不用急 不用快 — 耐心靜候 萬物自有它的節奏

「唔洗急,最緊要快」是香港人常聽到的一句話。活在急於求成的社會之中,我們從小便學會要追求效率,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情。我們不單每天爲自己安排緊密的日程,連人生也有要跟從的時間表。我們不難看到,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在某個年齡時必須會做某些事情;而長大成人後,不少人也催促著自己必須在特定的年歲建立穩定的事業、獲得升遷、找到伴侶和組建家庭等。

在按時完成種種人生任務的背後,是深怕墮後的焦慮。我們都害怕因爲「不夠快」,而被視爲「不夠好」。我們之所以失卻耐心,或許是因爲我們都下意識爲人生設置了一個固定的脚本。當事情趕不上預期的進度,我們便開始感到壓力。而爲了要推開這份焦慮,我們於是便更努力地迫自己追趕,希望儘早與標準看齊,成爲「及格」的一員。

靜觀|不用急 不用快 — 耐心靜候 萬物自有它的節奏

然而,如此的追趕,不僅讓我們深陷壓力之中,也讓我們無暇歇息,細看沿途的風光,好好享受過程。當我們一直都在追逐人生的時間表時,我們便無法相信一切自有它的節奏,事情到了適當的時候便會自然發生。我們也無法相信,慢慢來的人生,也可以是個「夠好」的人生。

練習靜觀,有助我們培養對自己、對他人以至對外在世界的耐心。靜觀是指刻意地、不加批判地留意此時此刻。靜觀教導我們學會順其自然,不去追求即時的改變,平等地接納愉悅或不愉悅的經歷,視它們均爲生命的一部分。它鼓勵我們安於當下,讓我們明白每一個瞬間都是有價值的。

催生發芽的種子,不一定能長好。後起的孩子,或許自有他獨特的天賦。當我們過分急於尋找工作或關係,往往越急便越找不著合適的。當我們渴求別人、事情立馬轉變時,往往可能弄巧反拙。

覺察和接納當下如是

面對不如所願的情境,我們從小便學會必須「做些事情」。然而,靜觀卻教導我們可以「無事要做,無處要去」,單純停下來,覺察和接納當下如是的經驗。有趣的是,即使我們什麽都不做,原來萬事萬物便已經在發生變化:無須催迫和介入,荒野的草能自然生長,花朵會在合適的天氣盛開。萬物均有它的成長歷程,歷史自有它的盛衰興廢。

人生路漫漫。每個人的生命都不盡相同,每事每物自有它的自然節奏。

不用急,也不用快。我們便能學會真正地享受過程,發現每一刻的價值。

新生精神康復會

臨床心理學家

丘宛鑫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6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