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咬指甲|受強迫症、壓力和焦慮情緒影響? 醫生建議4個治療咬指甲方法

咬指甲|受強迫症、壓力和焦慮情緒影響? 醫生建議4個治療咬指甲方法

沈君豪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4-11-20

咬指甲-強迫症-焦慮症-壓力

不少人有咬指甲的習慣,但咬指甲除了影響手指外觀,更可導致真菌感染!有家長擔心子女咬指甲成病態,那麼無法自控地咬指甲是否強迫症的一種?咬指甲與壓力又是否息息相關?

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

強迫症是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受到強迫思維困擾,日常生活會反覆出現強迫思想或行為,例如不停洗手、不停收集毋須的物件。雖然患者知道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是無必要的,但卻無法擺脫它們。

其實不少兒童也有很輕微的強迫行為,不過這些行為會隨著長大而漸漸消失,例如走路時會避開行人路上縫隙。而成年的強迫症一般在青年時或二十歲初出頭開始,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早發病。

咬指甲-強迫症-焦慮症

強迫症的徵狀

要判斷患者是否患上強迫症,主要可以觀察以下三方面:是否有強迫的思想、強迫的行為和伴隨的緊張情緒。

強迫思想是一些不斷重複的思想,患者知道它們是不理性和多餘的,卻無法阻止這些思想的出現,例如不斷懷疑自己沒有鎖好窗戶。有部分患者更會不斷浮現一些纏繞的思想或影像,例如令人不愉快或褻瀆的字句。

除了強迫思想,有些患者可能有強迫行為,常見的行為包括逃避、檢查、蒐集、固定的程序,例如經常洗手、緩慢地做事等等。伴隨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患者一般會感到緊張、內疚、焦慮、害怕、厭惡或抑鬱。

咬指甲-強迫症-焦慮症-壓力-治療-小朋友

愛咬指甲即患上強迫症?

咬指甲不一定是病態的行為,家長毋須太緊張。要視乎咬指甲這個行為的嚴重程度、出現的次數、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假如小朋友只是間中咬指甲,不是經常咬指甲,亦沒有對生活構成重大影響,這可能只是他的習慣。假若咬至手指破損、出現傷口和發炎,雖然自知要停止這個行為,卻無法自拔地咬指甲,這便是病態的行為,建議求醫治療。

儘管咬指甲的行為也是經常重複,但並非所有重複行為就是強迫行為,要判斷咬指甲是否屬強迫行為,通常取決於它的形式、合理性、對行為的感想、會否帶來困擾、是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我們有時會以「強迫」來形容一些賭錢成癮和酗酒的人,但他們做的行為是令他們愉快的。而強迫症患者從不覺得他們的強迫行為令自己愉快,反而是令人不快的負擔。一般人有時都會有些強迫的思想或行為,例如相信某些數字是幸運數字,但這些一般不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並不屬於強迫行為。

尋找咬指甲背後的成因

咬指甲可能受遺傳影響,其他家庭成員也會有類似的強迫行為,例如咬唇和拔頭髮。此外,生活壓力的影響甚大,當感到大壓力,可能會藉咬指甲這個行為紓緩不安情緒。當小朋友出現咬指甲的舉動,正正是向家長發出的一個警號,不懂言語的小孩正在表達他們隱藏的不安和焦慮情緒,家長必須正視和探討他們咬指甲背後的成因,從而對症下藥。

咬指甲-強迫症-焦慮症-壓力-治療

改善咬指甲有法

1. 避開壓力來源

若咬指甲的成因與壓力有關,先找出引發咬指甲的壓力源,從而避開或處理壓力源。

 

2. 其他代替方式

假如焦慮情緒是觸發咬指甲的成因,家長可引導小朋友用其他方式代替咬指甲,例如做運動以紓緩焦慮情緒。至於因感到無聊而咬指甲的小朋友,家長可教他們捏壓力球,活動一下雙手。

 

3. 佩戴手套

在指甲上塗上苦味的產品、佩戴手套也有助減少口腔和指甲的接觸,每次想咬時也充當著提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不能再咬。

 

4. 處方藥物

情況較為嚴重者,醫生或會依照病情處方藥物,並配合認知行為治療雙管齊下。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7190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