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內痔vs外痔|OL有便血兼痛到坐立不安 求診始揭生痔瘡!醫生籲大便出血宜及早求醫

內痔vs外痔|OL有便血兼痛到坐立不安 求診始揭生痔瘡!醫生籲大便出血宜及早求醫

袁靜怡
全科醫生
日期: 2023-10-31

內痔vs外痔|OL有便血兼痛到坐立不安 求診始揭生痔瘡!醫生籲大便出血宜及早求醫

任職市場推廣主任的Tracy最愛趕潮流,最近三個月每逢週末便相約朋友北上消費試新餐廳,順道散散心、舒緩工作壓力。不過,四處覓食的興致最近被迫擱置,因為她每次飽餐後都會有排便煩惱,便後又會隱隱作痛難以久坐,更甚是便血問題愈趨明顯。她聽聞痾血是嚴重腸胃疾病的病徵之一,更有機會是大腸癌初期!Tracy於是急急諮詢自己的家庭醫生,再安排詳細檢查。

內痔vs外痔|腸鏡檢查找出便血原因

醫生問診期間,Tracy尷尬地表示排便後肛門會疼痛,拭抹時感覺有突起物。細問之下,原來她在不知不覺間養成了不少日常生活的陋習:由於工作節奏急速,平時甚少喝水和運動,食無定時又經常快餐醫肚,點餐時更經常選擇紅肉和油炸食物等低纖食物;假日亦偏好在街外用餐,最愛歎日本和牛、炸物串燒等。初步診斷她有機會是因攝取膳食纖維不足,引致便秘煩惱;長期便秘導致排便困難、屙血或肛門疼痛等不適。畢竟大便出血成因較複雜,可由不同腸胃疾病引起,最有效的區別方法就是進行身體檢查,排除便血是否跟大腸癌有關。

(有關大腸癌的疑問,詳情可瀏覽昔日專欄《大便有血 | 是痔瘡?大腸直腸癌?醫生分享8招預防及改善大便出血方法》。)

內痔vs外痔|少菜多肉 男性更易有痔瘡

透過大腸鏡檢查,醫生排除了Tracy患大腸癌之嫌,但觀察到她有痔瘡問題。Tracy聞言後一臉尷尬,說:「我爸爸也患有痔瘡,我以為只有上年紀的男性才有此煩惱!」從醫學角度來看,痔瘡並沒有親男疏女之說。根據衛生署轄下衞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的《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指出,超過 95% 年齡15歲或以上的受訪人士,每天食用少於五份蔬果(低於世衛建議標準);另外亦發現男性進食加工肉類和相關產品(例如罐裝肉、香腸)的頻率比女性更高,可見男性比女性偏好少菜多肉的飲食習慣,膳食纖維不足容易排便困難,患上痔瘡的風險自然亦較高。

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齡層及性別亦各有導致便秘的原因,例如長者大多跟身體機能衰退、腸臟蠕動較慢有關;而女性及孕婦則有機會涉及荷爾蒙分泌問題。醫生提醒Tracy,女士在排卵後至月經前,會受黃體酮分泌增加所影響,腸道蠕動因而減慢,亦特別容易便秘。若平日飲食習慣不均,缺乏足夠運動及水份,又沒有規律大便習慣,會容易引起痔瘡。

內痔vs外痔|生痔瘡要做手術嗎?

痔瘡可分為內痔及外痔兩類,Tracy的個案屬於患上外痔。鑑於其父曾接受過手術治療,她甚擔心自己會步其後塵。醫生向她解釋:「你的病情尚算輕微,可先從飲食習慣入手改善,多吃生果、蔬菜及增加飲用流質飲品;或服用軟便劑、通便劑改善排便困難;透過訓練排便減低對肛門肌肉造成的壓力,亦可舒緩徵狀。除非情況嚴重,才會安排手術治療。」

內痔vs外痔|舒緩痔瘡不適秘訣

Tracy聽畢醫生解釋後鬆一口氣:「原來是生痔瘡,怪不得我經常會坐立不安,有次會議期間因久坐壓痛患處而面容扭曲,嚇壞同事呢!」醫生建議她需要久坐久站時可適時更換姿勢,用餐期間多吃水果攝取纖維和喝足夠水份,以保持排便柔軟暢順;工餘時間定時運動刺激腸胃蠕動。另可嘗試用温水在浴盆洗澡,或冰敷患處,幫助紓緩疼痛及腫脹,有助防止痔瘡問題惡化。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398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