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舒身動魄 >  運動|精神科醫生拆解「不做運動症候群」

運動|精神科醫生拆解「不做運動症候群」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4-04-17

「不做運動症候群」的患者雖然知道做運動對身體有益,卻知而不行,原因是給了自己太多藉口。  

「沒時間做運動。」

「做運動很辛苦。」

「沒有場地做運動。」

「運動不當會傷害自己。」

「對運動一竅不通。」

其實只要有心做,世上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鄭志樂

要醫治「不做運動的藉口」,可服用以下的「藥方」:

選擇有興趣的運動

做一些自己喜愛的事情,就算再辛苦,再困難都會覺得值得,甚至樂在其中。當然最初未必知道自己會對甚麽運動有興趣,尤其是那些很少做運動的人。但後來若果能體驗到運動的益處,都會慢慢懂得享受運動的樂趣。一般來說,競技性運動如網球、羽毛球等都較有趣味,尤其是當對手與自己的技術相約。

結伴同行做運動

人是群體動物,愛好一夥兒活動。獨個兒做運動可能會覺得孤單,但一班人去做運動就會覺得愉快,亦有人推動自己持續下去。近年很多港人參加馬拉松賽跑,也許是這個原因。一夥兒跑步,再長的路也能完成。

定期奬勵自己

人是喜歡奬勵的,無論是別人,還是自己奬勵自己。訂下目標,如能持續一個月,每星期有三天做運動,就送份禮物給自己。當然,如果送套漂亮的運動服給自己就更好,在下次做運動時便可大派用場,穿著奬勵的運動服更有種悠然自得的感覺,更有滿足感。

量化運動前後的轉變

首先要知道自己做運動的目的,是想減肥,還是想鍛鍊體能?再量化及記下運動計劃前的狀態,如體重或在30分鐘內能跑多遠。再看看運動計劃後的轉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萬事起頭難,只要能提起勇氣踏出第一步,並保持一段時間,運動便會成為習慣,亦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也許我們都未能成為金牌選手,但我們都可以熱愛運動。

3199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