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漸凍人症|香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 揭患者見4名醫生始確診 推算半數診斷後餘9個月存活期

漸凍人症|香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 揭患者見4名醫生始確診 推算半數診斷後餘9個月存活期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3-08-14

漸凍人症|香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 揭患者見4名醫生始確診 推算半數診斷後餘9個月存活期

提到漸凍人症,不少人或會想起早年的冰桶挑戰及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本港現時約有200名患者,為掌握患者的情況及需要,香港肌健協會建立香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發現患者平均向4名醫生求醫、近1年才獲確診,2/3患者現已嚴重殘疾,其日常活動能力僅及晚期癌症患者的三分之一。協會促請政府盡快設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診所,並為患者提供復康服務、輔助設備及照顧配套。

認知能力

漸凍人症|認識漸凍人症成因和常見症狀

漸凍人症的成因尚未確定,90%患者無家族病史,最新理論認為是一種名為「谷胺酸」的胺基酸分泌過多,過分刺激肌肉運動神經細胞所致。大多數患者於50歲或以上發病,存活時間由數個月至十年不等,中位數為3年。

香港肌健協會顧問醫生郭子堅醫生(復康科專科)指出:「由於負責肌肉運動的大腦、腦幹細胞及脊髓前角細胞同時或局部壞死,患者的肌肉不斷退化、萎縮、無力、不規律顫動和抽搐,導致四肢無力、行動不良、影響吞嚥及說話能力,最後更會呼吸衰竭。」

醫學新知

漸凍人症|數據揭患者平均於55歲發病

香港肌健協會建立本港首個漸凍人症患者資料庫,共收集全港四分一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患者平均於55歲發病,初期病徵分別為手及腳無力。由於初期病徵難辨認,患者平均向4名醫生求醫、進行5次詳細檢查(如肌電圖、神經活檢、抽骨髓等)才確診漸凍人症;平均花近1年時間,12%更用上逾2年。

診斷的過程漫長且困難,患者的病情卻不斷惡化。2/3已被醫生證明為嚴重殘疾、57%需安裝移動輔助設備、57%表示吞嚥困難、28%需使用呼吸輔助設備、24%需靠眨眼或視線控制技術等協助溝通。更令人痛心的是,根據肌肉萎縮症功能性評估(ALSFRS-R),推算約半數患者僅餘9個月存活期。

漸凍人症|無藥可醫 復康治療成關鍵

目前漸凍人症尚未有顯著療效的藥物,患者的思維及感官不受影響,可以清晰感受身體機能急劇惡化。猶幸尚有復康治療可有效舒緩病徵、減少併發症及維持生活質素。事實上,不少患者及家屬一直以來均積極面對漸凍人症及「自救」。

香港肌健協會會長呂文林坦言:「很多病友不只渴望求存,更希望能有尊嚴地生活、繼續走動、享受與家人相聚!」

據資料庫數據顯示,現時每名患者平均每月醫療開支約達1.3萬港元,其中包括照顧服務、中西醫復康治療、購買營養補充品與醫療消耗品,租用維生儀器等。此外,患者在確診後花費的一次性費用達9萬港元,當中包括購買醫療或復康器材、改裝家居等。協會促請政府盡快設立神經-肌肉疾病專科診所,及時轉介漸凍人症患者並提供復康服務、輔助設備及照顧配套。

Text:Fion

746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