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頭頸癌治療|頭頸癌新症10年持續升 死亡率達三成 免疫治療有助降死亡風險

頭頸癌治療|頭頸癌新症10年持續升 死亡率達三成 免疫治療有助降死亡風險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2-11-15

頭頸癌治療|頭頸癌新症10年持續升 死亡率達三成 免疫治療有助降死亡風險

在香港,過去10多年,頭頸癌的新症數字持續上升,而頭頸癌每年的平均死亡人數更達210人,死亡率達三成。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今年年中以網上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97位頭頸癌病人,發現平均每位接受過傳統治療的受訪者都報稱出現8.5種副作用,例如吞嚥困難和口乾等。

調查顯示,頭頸癌中佔大比數是鼻咽癌患者,4分1受訪者是口腔癌或口腔以及鼻咽均有癌症。當中,超過80%受訪者正在康復階段,13%受訪者的癌症仍處於或已進展到出現轉移。調查中,95%受訪者曾接受放射治療,其次是化療,佔75%。然而受訪的頭頸癌患者提到,傳統的治療方式(放射治療、化療或標靶治療)引致較多副作用的出現和較差的生活質素。逾八成受訪者表示經歷進食困難,包括味覺改變、口乾、吞嚥困難和口腔潰瘍。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代表江善彤表示,平均每位接受過傳統治療的受訪者都報告了8.5種治療副作用,43%受訪者出現10種或更多治療副作用,而且大多數副作用持續數月,而聽力受損和口乾影響半數患者1年或更長時間認為情況令人十分擔心。

新冠指定診所-醫管局普通科門診預約方法-關愛預約專線及連結-新冠輕症可求診私家醫生名單-HA-GO-教學登記及使用

頭頸癌分期:第四期可出現遠端轉移

外科專科醫生黎逸玲指,根據美國癌症分期聯合委員會所制定的分類準則,頭頸鱗狀細胞癌可依原發腫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結侵犯和是否有遠端轉移而分成四期,第四期又可分為IVA、IVB和IVC三期。

一般來說,第一、二期為早期,經開刀切除或放射治療後很有可能痊癒。如果是第三到IVB期,就必須經由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多團隊合作,患者才有痊癒的機會。

對於第IVC期,通常會出現遠端轉移,如肺或骨轉移,治療則以藥物為主,預後也最差。黎醫生指出,外科手術亦是頭頸癌的核心治療之一,而手術切除範圍需根據臨床及影像學檢查去評估擬定。由於頭頸部份的結構十分複雜,即使是同樣大小的腫瘤,其位置可徹底影響整個手術的切割範圍和重建的需要。

前列腺癌常見症狀

真實個案:聲沙、吞嚥難 可能是頭頸癌前兆!

香港頭頸科醫學會主席及臨床腫瘤科專科林嘉安醫生分享過往病例,患者是一位60多歲男性,聲音出現沙啞及吞嚥困難,於2020年發現患上咽喉癌四期,確診時亦出現頸骨轉移的情況,醫生建議他先使用6次化療配免疫療法代替手術切割作首階段治療方案,及後再安排患者進行頭頸和頸骨放射治療,現時患者病情穩定,並繼續以單藥免疫治療作維持性治療。

林醫生續指,針對已轉移之頭頸癌,多年來第一線的標準療法是化療和標靶治療,療效雖然不錯,但可惜治療引致的副作用較多。而免疫治療「PD-1 抑制劑」在數年前首先應用在第二線治療上。而隨著醫學的發展與進步,跟免疫治療相關的研究日漸成熟,不但大幅改善以前頭頸鱗狀細胞癌治療上的困境,同時也降低了傳統治療的副作用問題,為患者和家人帶來新轉機。

根據第三期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治療單藥或聯合化療比傳統標靶治療及化療具有整體存活效益,可降低死亡風險約兩成,同時亦可減輕患者副作用,現時已成為第一線治療的新選擇。

然而,目前政府只有資助免疫療法用作頭頸鱗狀細胞癌的二線治療,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會促政府可以將所有頭頸鱗狀細胞癌病人納入資助項目,令更多患者受惠。

94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