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其中以三陰性乳癌「最惡」、擴散至其他器官風險最高。相對其他乳癌,三陰性乳癌較常出現於年輕婦女,約佔整體乳癌個案十分一。有病人組織進行調查,發現受訪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平均於48歲確診;更發現9成3受訪者曾接受化療,當中31%出現嚴重副作用,其中半數更因而減劑量或停藥。有醫生指出,最新國際指引建議以ADC藥物作擴散性三陰性乳癌首選二線治療,可大幅提升反應率至35%,較化療高達11倍。
三陰性,是指乳癌化驗的三種受體測試均呈陰性,普遍生長速度較快。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患者出現遠端復發風險(擴散至其他器官)為34%,較其他乳癌患者高七成。三陰性患者平均確診2.6年後出現遠端復發,較其他乳癌快1倍。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浩強指:「針對擴散性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選擇有限,化療為一線治療方案,若一線治療未見成效,患者可轉用其他化療藥物,但客觀反應率只有3至6%,即低至每33名患者接受治療後,或僅1人腫瘤可縮減至一定大小及維持。」
調查中,73%受訪者認為,雖然以化療作二線及往後治療低至僅3%機會有效,仍希望嘗試。此外,9成受訪者表示政府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的藥物資助較少,97%受訪者希望政府資助三陰性乳癌擴散後有化療以外藥物可使用,讓他們抗癌有更好成效。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醫生表示:「感謝政府一直照顧乳癌患者,在藥物支援上與時並進。期望政府能一視同仁,參考國際指引,資助已擴散三陰性乳癌的患者以 ADC 藥物作二線或之後的治療,除可大幅提高她們的存活率,改善她們的困苦程度,更為她們帶來治療曙光。」
Text:F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