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on
編輯
2021-01-14 18:31:42
疫情下,人人留家抗疫,入廚時間自然增加,加上越見重視健康,因此聲稱可免油或少油炸煮食物的新款煮食電器如氣炸鍋,近年受到不少人追捧。氣炸鍋原理是甚麼呢?比油炸更健康?另外,坊間亦存在氣炸鍋有致癌疑慮。食安中心近日撰文分享氣炸食物懶人包,為大家一次過拆解氣炸鍋原理、優點及風險。
近年流行用「煮食神器」氣炸鍋,其實它是桌面型的對流式焗爐;「以發熱元件加熱食物,並由內置風扇帶動鍋內的空氣循環,以可高達攝氏200度的高速熱風將食物表面烘得香脆」,而中心不會變乾。
食安中心解釋,由於傳熱媒介乃熱空氣而非滾油,所以氣炸食物時通常只需要加入少許油便行。而肉類在氣炸時,流出的含脂肪肉汁會分開收集於網籃之下,有可能會減少食物中的脂肪含量。
中心又指,跟其他高溫烹煮過程一樣,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經過攝氏120度或以上烹煮,食物入面的天門冬酰胺、還原糖(例如葡萄糖及果糖)會產生化學反應,形成致癌物「丙烯酰胺」。無論用哪種烹飪方法,溫度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丙烯酰胺就有機會越多。至於氣炸所產生的丙烯酰胺是否較油炸少,目前尚未有定論。
一方面要確保食物徹底煮熟,同時又能減少丙烯酰胺的形成,可以怎麼辦?食安中心有以下3大貼士:
氣炸鍋體積小巧,可以烹製多款菜式,自然愈來愈深受歡迎。想購買氣炸鍋的朋友,小編找來3款$1,000以下的熱門氣炸鍋推介,最平$400就有找!
台灣減醣達人、作家小魚媽曾於台灣節目《健康2.0》即場示範以氣炸鍋整雞肉蔬菜Pizza,同場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指,雞肉蔬菜薄餅跟一般的薄餅不一樣,下面就是碳水化合物很高,因為用麵粉製作,但如今換成豆皮的話,蛋白質會比較高,「所以符合減醣的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