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推廣的「唐安麒宇宙飲食」,每餐都要配合7成的蔬菜及3成的主食,而我就最喜歡以海鮮代替肉類,皆因每餐可以吃多種海鮮,再加上我喜愛日本料理,只要按著比例進食,不單不會變胖,反而可以變瘦! 我就是要讓大家知道,要健康瘦身不是一件難事,反而可以吃得輕鬆又開心滿足。
撰文:自然療法博士唐安麒
不過,不少人也認為如蝦、蟹、貝殼類的海鮮,其膽固醇含量高,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用。要知道我們從飲食上所攝取的膽固醇,其實只佔身體膽固醇含量約20至30%,但這並不是引致高膽固醇的主因。
主要的成因是在日常的飲食中,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吸收影響到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高膽固醇的人士,其實應該小心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取:肥肉、油炸食品、加工食品如午餐肉、香腸、包裝餅乾等,應避免進食。
除了魷魚、墨魚外,海鮮的膽固醇大部份都在頭、脂肪及卵黃,如果只吃海鮮的肉,例如蝦肉、蟹肉、帶子、海參等,它們膽固醇的含量其實與一般肉類沒有分別,而且海鮮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比肉類含較多的不飽和脂肪及較少的飽和脂肪,適量進食海鮮代替紅肉,更對身體有益。
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12、鋅、鎂、碘和硒,當中鎂質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保護心血管系統,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防止動脈硬化。而蝦肉亦有補腎壯陽、化瘀解毒、益氣滋陽、通絡止痛、開胃化痰等功效。
蟹則有海蟹和河蟹之分,海蟹的醣類、鉀、鈉、鈣、鎂、硒等礦物質較河蟹高,但維他命的含量比河蟹相對較低。然而,蟹肉的蛋白質含量基本上與豬肉、牛肉、羊肉相近,脂肪的含量亦與其他的魚類相近。蟹雖然偏向寒涼,但它具有滋陰、清熱、養筋益氣之效,只要在食材及烹調上配合得宜,自然吃得健康。
貝殼類的海鮮如蠔、蜆、青口及帶子等,含有多種維他命和礦物質,包括維他命B1、B2、菸鹼酸、鎂和碘等。但因貝殼類海鮮含有嘌呤,如果身體長期未能將嘌呤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這些物質會形成尿酸,容易積聚在關節膜或肌腱裡,形成痛風症。所以痛風患者應避免進食,以免增加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加重病情。
除此之外,進食貝類海鮮亦較進食魚、肉類的食物更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輕則發癢、打噴嚏,嚴重會引致休克,所以進食時亦應多加留意。
五色蝦貝
材料:
做法:
功效:
蝦
奇異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