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醫學上,在冬天進補是一個合適的時間,因為進入冬季以後,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減慢,消耗會相對地減少。藉著冬季的時間進補,讓營養可以轉化成能量儲存體內,固本培元,增強抵抗力,減低春季生病的機會。
撰文:自然療法博士唐安麒
冬天氣溫低,氣候又乾燥,所以進補的重點在於「滋益補陰,養腎防寒」,在中醫角度中,與冬季相對應的五臟為腎,因腎是先天之本,只要確保其健康運作,則可保持調節身體去適應季節的變化。需要進補的人士都是偏向體質虛寒的人士,他們抵抗力弱、怕冷、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易疲倦等,合適的進補可以慢慢改善其體質。
飲食上,可偏向吃溫性或平性的食物,如:羊肉、雞肉、牛肉、蝦、鱔魚、海參、龍眼、荔枝、桃、杏、櫻桃、核桃仁、松子、木瓜、南瓜、胡蘿蔔、黃豆芽、紅棗、糯米、紅糖等;在烹調的時候可加入以下的調味料,辣椒、胡椒、蔥、薑、蒜、芫荽、肉桂、茴香、八角、酒、醋等,增加菜式風味同時也達到補身的功效。
冬天進補首選是羊肉鍋,在《本草食療》中記載,「凡味與羊肉同煮,皆可補也。」羊肉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及鈣質、鐵質、磷質等,可助陽補血。但羊肉性溫,常吃容易上火,所以應適可而止,同時吃羊肉時該配搭大量涼性的蔬菜,如菠菜、白菜等。
可是,現代人物資富裕,很多人都營養過剩,消化不良,過度的進補反而適得其反。最好應先調整腸胃的機能,再適時輕輕進補便可。但有些人士是不適合進補的,如正在發育的小孩,他們的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仍未完全發展成熟,不適當地進補反而會造成傷害。
生理期的婦女亦不宜進補,以免增加排血量,延長生理週期;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士,則不應進補,避免氣血亢盛上衝,釀成意外;患有炎症(如感冒咽痛、發燒)或皮膚有紅疹的人士和孕婦等,也不宜擅自進補。
再加上都市人都嗜吃生冷食物飲料,又經常熬夜,容易形成陰虛或陰虛火旺的體質,只要吃少許補品就容易上火(即「熱氣」),引致頭痛、牙齦出血、流鼻血、喉乾口苦等症狀,他們不應進補之餘,應多喝袪除脾胃濕熱的食療或湯水,調理好身體。
咖喱羊肉
材料:
做法:
功效:
洋葱
黃扁豆
羊肉
青椒
芫荽
小茴香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