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便秘(11歲或以下) >  暴食症

暴食症

Sandra Cheung
編輯: Sandra Cheung
日期: 2013-07-04

簡介
暴食症與厭食症一樣,屬進食失調的一種,在鼓吹瘦削外型的風氣下,患暴食症的人數有上升的趨勢。患者與厭食症患者一樣,非常著緊自己的身型,但又忍不住大量進食,事後又因而感到內疚而以極端手法減低食物對體型的影響。部份厭食症患者亦可能因為長期處於飢餓狀態而變得渴望大量進食,從而患上暴食症。

診斷
於一段短時間內(如2小時內),失控地不停進食異常大量的食物,然後為免增重而以扣喉、服食瀉藥、利尿劑、禁食、節食或不停做運動等極端、不恰當的補償性行為來彌補;而這種情況平均每星期出現2次或以上,並持續3個月或以上。

病徵
患者會在生理、心理上有以下病徵:

生理方面
.體重起伏不定
.經期不準確
.氣力不足,容易疲勞
.皮膚質素轉差
.憔悴
.脫水
.因長期嘔吐而引致蛀牙、喉嚨痛、電解質不平衡、心跳紊亂
.因長期使用瀉藥而引致腸胃異常,如嚴重便秘
.因經常扣喉而令胃酸損害手指,出現指頭潰瘍的情況

心理方面
.自我形象低落
.非常重視身型、體重,將自我價值建基於體型
.控制不了暴食的衝動
.大量進食後感到焦慮、抑鬱、內疚,情緒起伏大
.慢慢減少與其他人吃飯的次數
.在人前表現正常,但經常偷偷狂吃

高危人士和成因
導致暴食症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大多與精神健康有關,較常見的有以下幾個:

.自我認同感低
.缺乏自信
.過份追求完美
.患有其他精神病,如抑鬱症
.肥胖
.濫藥
.酗酒
.朋輩影響
.社會風氣
.厭食症

此病多見於青少年(約17至30歲)身上,而且以年輕女性患者較多,估計原因與近年鼓吹纖瘦外型的風氣有關,尤其因女士對外表尤為注重。

預防
個人而言應增加自信心和建立恰當的判斷力、審美觀,避免人云亦云;而家長、學校、朋友及傳媒亦應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和健康觀念。

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這是最普遍而有效的治療方法,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會教育患者正確價值觀、減重方法、健康的體型、了解病症的不良後果、分析患者的情況與成因,從而糾正其飲食習慣,減低對吃的焦慮,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並改善患者的心理質素,加強其自制能力與自信心,預防暴食症重臨。

.藥物治療
以藥物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共同進行,能更有效改善病情、避免復發。醫生一般會根據病人的情況處方合適的藥物,當中包括抗抑鬱藥物、情緒穩定劑、止吐劑。

12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