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科百貨 >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併發溶血性尿毒症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併發溶血性尿毒症

May Chan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6-21

近期在德國及歐美等十多個國家爆發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可謂史無前例,不足一個月已造成超過2,000人染病,逾700人併發溶血性尿毒症(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死亡人數達30多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感染源頭來自德國出產的豆芽及豆類農作物,包括扁豆,紅豆及綠豆。

毒性強烈

這次肆虐的大腸桿菌品種屬於O104型,與我們較為熟悉的O157型皆屬毒性強烈的品種。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患者,平均1至8天內會出現腹瀉徵狀,超過一半機會腸道出血、發燒及嘔吐;嚴重者可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導致血小板下降、溶血性貧血、敗血症、散播性血管內凝血,急性腎衰竭與及中風、癲癇等腦神經系統疾病,死亡率達5%,而倖存者慢性腎衰竭的比率亦高達50%。

不建議用抗生素

是次O104型大腸桿菌對多種抗生素呈抗藥性,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建議醫生如非必要,不應選用抗生素治療,因抗生素治療不但會令病菌抗藥性更趨嚴重,更有機會增加病菌毒性,影響治療效果及康復進度。

洗血恢復腎功能

溶血性尿毒性患者,除採用支援性治療外,較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血漿置換術(Plasmapheresis),醫生會把導管插入頸部、鎖骨下或腹股溝部的大靜脈,並將導管接駁至血液透析機,患者的血液透過薄膜過濾,把血漿與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分離,含致病毒素的血漿會被丟棄,換上血庫儲藏的正常血漿作為替補,並混合之前分離的血液細胞一同輸回患者體內。

經過多次的治療,患者的血液會得到淨化,除去有毒物質,令病情得到緩解。患者如同時併發急性腎衰竭,醫生亦可用同一導管進行血液透析(俗稱洗血),降低腎毒素及平衡體內水分,直至腎功能恢復正常。

注意原產地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應了解清楚食品原產地,不進食來自疫區受污染的食物。就算進食一般未經煮熟的生冷食物(如沙律之類)也會有感染風險,市民應加倍注意。建議食物冷藏於攝氏4度以下,進食前最好將食物徹底洗淨及煮熟。如遇肚痛、腹瀉及大便出血等徵狀,必須儘快求醫,以免延誤病情。

須知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及患上溶血性尿毒症乃嚴重病症,越早得到適當治療,併發腎衰竭及死亡的機會越低。

撰文:腎科專科醫生廖忻麟醫生

立即到腎衰竭區跟其他同病相連人進行分享及討論。

65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