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

編輯: Chanel Chan
日期: 2013-07-25
簡介
前列腺又稱攝護腺,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特有的器官,為一核桃形的腺體,位於膀胱正下方出口處,包圍着尿道。前列腺會分泌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成份。前列腺增生(又稱前列腺肥大)是40歲以上男士經常出現的慢性疾病。
病徵
由於前列腺增生會令尿道受壓,有可能導致以下病徵:
- 初段排尿困難
- 尿流減弱
- 排尿尾段出現滴尿
- 排尿後感覺仍有尿液未能排清
- 不能忍尿
- 尿頻
- 夜尿頻繁
高危人士和成因
不同年齡的風險:
- 50歲或以上:有多達50%男士發病。
- 80歲:更多達約90%。
隨著人口老化,不難想像,前列腺增生個案會越來越多。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至今未明,但有可能與體內激素變化和年齡增長有關。其他成因包括:肥胖、缺乏運動、勃起功能障礙、家族曾有人患前列腺增生。
睾丸所分泌的睾丸酮(Testosterone)會被體內組織轉化為雙氫睾丸酮(DHT)。DHT能令前列腺生長,而高水平DHT更能導致前列腺增生。不過,DHT如何增多及增多的原理仍有待研究。
併發症
隨著前列腺一直增大,患者有可能出現以下併發症;而前列腺越大,併發症風險越高。
- 血尿
- 急性尿瀦留(即排不出尿)
- 泌尿道感染
- 膀胱功能受損、膀胱結石
- 腎臟功能受損
診斷方法
- 填寫國際前列腺症狀評分表
- 前列腺抗原血液測試(簡稱 PSA)
- 尿流率測定
- 肛門指診
- 泌尿日誌/小便記錄
- 尿液測試
- 膀胱鏡檢查
- 活組織檢驗
- 電腦掃描
- 超聲波
治療
- 藥物治療
- 開放性外科手術
- 激光手術
- 微創外科手術
- 導尿管
過往,傳統藥物治療主要放鬆尿道,但無法真正改善病情。若是因為前列腺增生而導致阻塞性的問題,最新的治療方向是:放鬆尿道+收縮前列腺。
病情中度,如每晚需要醒來2至3次,經常排尿後兩小時內又要小便,感到尿流細弱,又或需要用力才能開始排尿的患者而言,最新的藥物治療是採用「雙效治療」,即採用同時含有兩種藥物(5ARI + α阻斷劑)的藥物。
這兩種藥物對治療前列腺增生具有不同作用:
- α阻斷劑:
放鬆膀胱及尿道旁的肌肉,能於數天至數星期迅速紓緩尿流阻塞,改善排尿困難。 - 5ARI:
抑制前列腺生長及縮小其體積,持續改善排尿困難,長遠能減低急性尿瀦留(即突然排不出小便),及接受前列腺手術的風險。
少部分病人服用「雙效藥物」後,會出現精液會減少、性慾下降等病徵,但這些副作用會隨服用時間的增長而慢慢減少。其他較少見的副作用包括頭暈及乳房異常等。
4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