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快樂家庭 >  一宗也嫌多!阻止兒童輕生自殺案發生 父母要注意6個重要警號

一宗也嫌多!阻止兒童輕生自殺案發生 父母要注意6個重要警號

Florence
編輯: Florence
日期: 2019-06-25

早前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報告,分析166宗本地兒童的死亡個案;於59宗非自然死亡案件之中,共18宗是兒童死於自殺,所佔比例最多。儘管不少自殺個案都因一時衝動,或者是基於學業或校園欺凌,一旦當事人出現自殺念頭,經過時間醞釀後可能會在最後一刻實現。因此,家長如能及早發現子女有輕生想法,盡快伸出援手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便可望避免發生遺憾之事。

警號一:出現生理症狀



孩子面對學業、校園欺凌、成長或其他壓力,未必能夠宣之於口,於是負面情緒轉化為生理症狀,引起肚痛、胃痛或頭痛等不適。如果子女有不明症狀,求醫時卻找不到病源,先別以為他們裝病,反而應了解孩子有否心事。

警號二:睡眠質素下降



失眠或睡覺質素下降,均是情緒病的重要徵兆。如果發現子女晚間上床後久久未能入睡、常於半夜醒來或發噩夢,之後再難進睡,必須細心留意是否因壓力或心事導致。

警號三:對喜愛事物失興趣



子女的舉動無故改變,包括對喜歡的人和事失去興趣,例如不想跟朋友見面、對喜歡的玩具或活動提不起勁,或是失去食慾,以及態度比以往消極,經常顯出疲倦的樣子,可能是情緒低落的訊號。


警號四:自我傷害身體



很多自殺者在之前都會出現自我傷害行為,包括抓傷或割傷身體,或是以手打牆,稍年長的可能會服用過量藥物等。他們這樣做可能已有輕生念頭,只待進一步實行。


警號五:訂下臨終安排



若然發現孩子訂下臨終安排,包括寫下各種安排、向家人及好友講再見,甚至把喜愛的東西送贈別人,此時絕不可怠慢。應該查問子女為何這樣做,必要時更須向社工或精神科醫生等專業人士求助。

警號六:坦言有自殺想法



別以為孩子只是說說而已,一旦他們講出「我明白為何別人要自殺」、「我希望自己死掉」、「我很厭倦現在的一切」、「你們很快不必為我擔心」等等,意欲尋死、永別或逃避生存的說話,可能是最後的求救暗號,必須正視。

210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