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人格 | E人比 I人更有優勢?心理學家:透過了解個性顯示系統認識自我、優化溝通

在充滿文明的社會環境中,人類大多渴望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衝突,以獲得穩定的身心狀態。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溝通中包含許多不同的重要元素,這些元素決定了是否能有效達成期待的結果。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溝通者的個性類型。作為 MBTI® 的認證施測師,筆者想簡單分享如何透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個性類型來優化溝通。
在充滿文明的社會環境中,人類大多渴望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衝突,以獲得穩定的身心狀態。然而,在實際情況中,溝通中包含許多不同的重要元素,這些元素決定了是否能有效達成期待的結果。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溝通者的個性類型。作為 MBTI® 的認證施測師,筆者想簡單分享如何透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個性類型來優化溝通。
在基礎的 MBTI® 中,個性被分為四個導向,並以八種類型呈現:
雖然這些分類是簡化的,但我們不難看到每種表現方式在社會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並不是某一方有絕對的優勢。在筆者修讀相關課程時,導師明確指出,MBTI® 是一個以優勢為本的個性顯示系統,並不存在最強或最弱的類型,只有人們是否認識自己和他人的天生個性所帶來的長處與限制。
如果人們能認識這些,就能在溝通和生活的不同範疇中帶來巨大的益處。例如,假如一個 E 型人了解自己的能量取向,他便能認識到自己在多變的環境中具有較大的生存優勢;相反地,在單一且要求高度自省的環境中,他可能會感到受到限制,無法充分發揮自己,反之亦然。
同時,因為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限制或工作環境的需求,有些人的天生類型可能會被壓抑,進而被環境訓練成另一類型的自我。即便如此,了解這部分自我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限制,能提升當事人的自我接納和身心健康。
撰文:輔導心理學家鍾艷紅小姐 (Ms. Sylvia Chung)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主席(2022-2024)、註冊輔導心理學家、6A 品格教育導師、PEERS®青少 年社交訓練認証導師、於臨床督導服務機構(澳洲)通過評估之臨床督導、MBTI ®認證施測師,同時是一孩之母。 過去 曾任職於多間社福及教育機構進行輔導、培訓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及其家長和教師等相關工作,亦 曾於大學內任教授心理學概論、發展心理學,兒童發展學、質性研究等課程及參與不同範疇的研 究工作。現於一所國際學校-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中學部)內任職,協助提升學童的精神健康及為他 們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援服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