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強迫性購物症 | 港人「拼」、「淘」網購熱潮揭心理危機 醫生:過度消費行為或需介入治療

強迫性購物症 | 港人「拼」、「淘」網購熱潮揭心理危機 醫生:過度消費行為或需介入治療

沈君豪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5-07-15

強迫性購物症-拼多多-淘寶-網購熱潮-心理危機-過度購物消費-成因-治療-精神科沈君豪醫生

近年來,隨著拼多多等內地網購平台的興起,愈來愈多香港人熱衷於大量購買平價包郵商品。無論是日用品、家居小電器、還是衣服鞋襪,大家都希望以最低的價錢買到最多的東西。這種「瘋狂購物」的現象,表面上看似只是精明消費,實際上卻可能隱藏著心理健康的警號。讓我從精神健康角度,和大家探討這個現象背後的心理影響。

強迫性購物症-拼多多-淘寶-網購熱潮-心理危機-過度購物消費-成因-治療-精神科沈君豪醫生

由單純購物發展到強迫性購物症

首先,購物本身是一種正常的生活行為,適度的消費可以帶來滿足感和快樂。但當購物行為變得無法自控,例如經常「手痕」忍唔住下單、明知唔需要都不停買,甚至影響到經濟狀況、人際關係,這就有機會發展成「強迫性購物症」(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這種情況下,購物已經不再只是滿足實際需要,而是成為舒緩壓力、逃避情緒困擾的方法。

購物減壓後感自責成惡性循環

根據臨床觀察,很多強迫性購物者都會在感到壓力、焦慮、孤單或情緒低落時,透過購物獲得短暫的快感和滿足。這種快感來得快、去得也快,購物過後往往會出現內疚、後悔,甚至自責的情緒,結果又再以購物企圖去舒緩負面情緒,形成惡性循環。有些人更會因為購物過度而出現財政困難,甚至影響到家庭和工作。

網購平台的便利和低價,無疑加劇了這種現象。只需幾個點擊,商品就可以送到家門口,購物變得零門檻、零等待。加上平台經常推出限時優惠、團購折扣,令消費者更容易衝動購物。對於本身已經有壓力或情緒困擾的人來說,這些刺激更容易觸發過度購物行為。

強迫性購物症-拼多多-淘寶-網購熱潮-心理危機-過度購物消費-成因-治療-精神科沈君豪醫生

過度購物行為或需介入治療

建議大家多留意自己或身邊朋友的購物習慣。如果發現自己經常無法控制購物慾望、購物後感到內疚、甚至因為購物而影響到生活質素,應該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其實,強迫性購物和其他情緒問題一樣,是可以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行為調整得到改善的。

尋找購物以外的舒壓方法

最後,適量消費可以為生活帶來樂趣,但過度購物只會令壓力和困擾加劇。與其一味用購物來逃避問題,不如學習其他健康的情緒管理方法,例如運動、與朋友傾訴、尋求專業支援等。保持心理平衡,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每一分快樂。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6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