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治療|中醫解構濕疹誘因、3種濕疹證型及改善方法

近日天氣乾燥,皮膚也變得乾燥痕癢,有些急性濕疹患者的的症狀會因為天氣轉涼快和乾燥而減輕,但是有更多慢性濕疹患者的症狀因乾燥的天氣而加重。這是與個人體質和發病時間的長短有關係。
4604次閱讀
近日天氣乾燥,皮膚也變得乾燥痕癢,有些急性濕疹患者的的症狀會因為天氣轉涼快和乾燥而減輕,但是有更多慢性濕疹患者的症狀因乾燥的天氣而加重。這是與個人體質和發病時間的長短有關係。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特點是對稱分佈,急性期劇烈痕癢,抓破後流滋、糜爛。皮損可多形性,有紅疹、丘疹、水皰、流滋、結痂並存。可泛發於全身任何部位。部分患者反復發作,迁延不愈易成慢性,皮膚變得肥厚粗糙,或呈苔蘚樣,常附有鱗屑,皮膚痕癢伴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等。如皮損受細菌感染,易出現化膿情況。雖然這個病沒有傳染性,也不會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但是患處在皮膚表面,影響美觀,每易令別人誤解,影響社交和自信心,引發患者心理不適。
濕疹發病的因素並不單一與濕相關,其病因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內因包括先天稟賦的過敏體質、脾失健運、精神緊張、內分泌紊亂、勞累、失眠等,外在刺激因素包括動物皮毛、花粉塵蟎、日曬、寒冷乾燥或炎熱潮濕天氣、多汗、衣物纖維摩擦、化妝品、飲食不節等。內外因相搏,風、濕、熱郁於肌膚發為濕疹。
治病求本,中醫治療濕疹是針對患者體質和臨床症狀來辨證施治的,可分為三種證型。
1. 濕熱並重:濕疹伴身熱口渴,心煩怕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治以清熱利濕止癢,藥物可選用蒲公英、馬齒莧、黃柏、苦參、土茯苓、淡竹葉等加蒺藜、徐長卿。
日常護理
淺談中秋節氣及養生方法
撰文:李佩霞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理學碩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治療:內科、針灸科
專科培訓:醫管局中風培訓證書
醫管局實用老年病學證書
仁濟醫院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