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濕疹:3大證型和食療推介
治病求本,中醫治療濕疹是針對患者體質和臨床症狀來辨證施治的,可分為三種證型。
1. 濕熱並重:濕疹伴身熱口渴,心煩怕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治以清熱利濕止癢,藥物可選用蒲公英、馬齒莧、黃柏、苦參、土茯苓、淡竹葉等加蒺藜、徐長卿。
- 食療:馬齒莧、白茅根各30克加半升水煎30分鐘代茶飲用。
2. 脾虛濕困:濕疹伴腹脹便溏,神疲乏力。治以健脾利濕止癢,可用薏苡仁、砂仁、茯苓、白朮等加荊芥、地膚子、白鮮皮。
- 食療:生、熟薏米各15克,白扁豆、蓮子、芡實各10克加1升水煲粥。
3. 血虛風燥:濕疹反復發作,病程久,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或皮損粗糙肥厚,劇癢難忍。治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可用首烏、當歸、川芎、地黃、白芍、丹參、雞血藤等加防風、僵蠶、蟬蛻。
- 食療:何首烏、丹參各5克,生地黃10克加250毫升水煎15分鐘飲用。
另外,採用中藥熏洗或直接濕敷患處,止癢和治療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