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揭首兩波疫情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

編輯: Fion
日期: 2020-11-19
群組爆發導致新冠病毒在社區中傳播。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除了病毒本身的傳染性外,社區的接觸環境對病毒傳播同樣起關鍵作用。在本港首兩波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涉及的「延續接觸環境」範圍亦是最大。

研究分析本港在今年3月28日實施社交距離措施前後的新冠肺炎爆發情況,時間涵蓋第一及第二波疫情(由今年1月23日出現首宗確診個案至5月31日),區分了12種接觸環境類型,包括家庭、鄰里、餐館、娛樂場所(如酒吧或卡拉OK)、私人聚會、購物、個人服務(如健身房或美容院)、工作間、教育、宗教活動、醫療保健及交通運輸。
而在第一及第二波疫情期間,324宗確診個案與本地傳播有關連。就「主要接觸環境」而言,娛樂場所造成的傳播次數最多,共牽涉逾90宗確診個案。在總數123個群組中,涉及家庭的群組達63%,其中一半為「主要接觸環境」。
48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