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夢境中被鬧鐘弄醒 焦慮又健忘!

夢境中被鬧鐘弄醒 焦慮又健忘!

Chanel Chan
編輯: Chanel Chan
日期: 2013-04-16

定時定候入睡和清早過後滿足地醒過來看似是最自然不過的事,都市人卻總有種種藉口遲遲未眠,或者明明已經睏極了,卻睡不著眼光光。到好不容易等到睡熟了,鬧鐘一響,哪怕你不情願,還是要起來上班上學。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主席鄭健榮博士鼓勵大家培養規律的作息時間,確保每晚有充足睡眠!

Text/Chanel

關於鄭健榮博士

早年於香港大學取得心理學學士(榮譽)及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之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臨床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

現為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學組主席、英國心理學會及美國心理學會會員,1995年起至今任職醫管局臨床心理學家,現兼任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助理教授,並於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擔任研究生臨床督導,致力推廣臨床心理應用及培訓。

相當注重實證治療與科研發展,有多項臨床究研刊載於多本國際具權威性的心理學與醫學學術期刊,著有《失眠自療》一書,天地圖書出版。

一整個晚上的睡眠週期大約可分為眼球快速滾動期(Rapid Eye Movement,簡稱REM)和非眼球快速滾動期(Non Rapid Eye Movement,簡稱NREM)。兩個階段加起來為時約1.5小時,一個晚上交替進行4至6個循環,整個過程大約需要6至9小時。

在NREM當中,還可以細分階段1至4,當中階段3和4屬於深層睡眠。此時身體的大肌肉會完全放鬆,獲得真正的休息。與此同時大量血液遊走身體各處,修復日間身體運作時受損的細胞和抵抗外來病菌的入侵。因此一些熱愛健身和運動的朋友,在運動過後若得不到充份的深層睡眠,手腳肌肉痠痛的情況將會比較嚴重;免疫力也會相對降低,變得容易生病。

雖然REM屬於淺睡階段,比較接近睡醒的時候,但若然在這個時候被鬧鐘叫醒,你的感覺也不會太好,因為這正是做夢的階段。不少人誤以為一夜無夢才算睡得好,其實作夢是必要的生理過程,因為大腦需要借助夢境去整理和儲存日間外在環境的一些資料,幫助記憶。

若夢境被打斷,醒來後會有焦慮和煩躁的感覺,精神比較難集中,情緒會變得不穩定,甚至會影響到日間的工作和學習,記憶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規律的作息時間十分重要,每天在指定時間入睡,然後在差不多時候自然醒過來,讓身體慢慢習慣這種節奏,醒來後自然就可以精神充沛。

不少都市人都受失眠問題困擾,鄭博士強調,在床上做睡覺以外的活動是個很壞的習慣,因為這樣會令大腦將睡床和睡覺之間的聯繫減弱。睡前看書、吃東西甚至工作,都不應該在床上進行。慢慢地傳給大腦正確的訊息,躺下後睡意就會自然出現。

至於到底要睡多長時間才足夠,這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一些生活壓力較大、從事思考性工作人士會感覺比較疲倦,需要更多的睡眠,一些活動較少的老人家或許可以睡短一些時間。然而我們更應該重視睡眠的效率:譬如說若躺在床上8個小時,卻只有6小時的入睡時間,那就會建議他第二晚遲一些才去睡,好讓身體更疲累,睡意就會更濃。

至於入睡的時間又是否如網上流傳一樣,必須把握晚上11時至凌晨1時的護肝時間?西醫其實就沒有類似的經絡運行時間理論,所以不能斷言甚麼時間非要入睡不可。但我們也發現身體一個有趣的生理節奏,就是在凌晨12時至1時和正午12時之後體溫會偏低,此時正是最渴睡的時間,跟上一篇的「儘量在陰涼環境中睡覺」論調脗合,若想睡得香甜就不要錯過這兩個時段了。

294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