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認知障礙症 | 無記性等於腦退化?醫生提醒及早注意9大警號避免病情惡化

認知障礙症 | 無記性等於腦退化?醫生提醒及早注意9大警號避免病情惡化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2-04-14

認知障礙症在香港並不罕見,患者通常是65歲以上,而年紀越大,患病機率越高,目前每10名70歲以上的長者便有1人罹患此症1,2。精神科專科何雅莉醫生:「長者本身或其家人若然能及早發現先兆,讓患者可以接受適切治療或訓練,有助延緩衰退的速度,從而提升生活的質素。」

認知障礙症常見先兆及3大階段

「老人家記得以前的事情並不等於記性好。」何雅莉醫生解釋,記憶可分為長期及短期記憶,認知障礙症患者最早期出現缺損的地方,就是在於短期記憶力衰退,「即最近發生的事情,譬如會不記得剛才已吃飯;相反舊時的記憶,如以前的工作等,就會記得比較清楚。」

認知障礙症10大警告訊號

認知障礙症是指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而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計算、判斷力方面都出現倒退,令到日常生活、行為、情緒受到影響。

作為家人、照顧者,可以怎樣及早識別長者初期認知能力變化,以免耽誤了及早診治的時機?何醫生建議可留意有沒有持續出現以下9個認知障礙症的警號:

  1. 持續健忘,並影響到日常生活,例如忘記關水喉、忘記熄火
  2. 性格改變
  3. 思考及解決問題有困難
  4. 判斷力下降
  5. 對熟悉的活動或環境出現困惑,例如平時知道如何煮飯,但現時卻忘記了方法
  6. 對時間及方向感到混亂
  7. 說話或書寫能力的理解或表達上出現問題
  8. 行為及情緒變得異常
  9. 對生活欠缺動力

一般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病情會隨着不同階段,身體機能將會逐步受影響,病徵亦會有所不同:

階段症狀
初期
  • 短期記憶力減退
  • 忘記剛認識的朋友姓名
  • 經常忘記東西擺放位置
  • 語言、表達能力出現困難
  • 情緒起伏變幻無常
  • 執行能力下降
  • 判斷力減弱
  • 仍有能力應付基本自理
中期
  • 混淆遠期記憶與現實情況
  • 偶會詞不達意
  • 性格、情緒改變,引致情緒不穩
  • 可能需要別人從旁協助處理日常生活事情
後期
  • 失去活動或自理能力
  • 記憶缺損,熟悉的人或事情均會容易忘記
  • 身體活動或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或溝通
  • 生理時鐘混亂
  • 或需要別人長期照顧
何醫生分享一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病例,「初時家人察覺患者最近幾年開始記性不好,又會重複說話,時常忘記東西放哪兒,但家人不以為意。後來患者甚至會認為有賊入屋偷竊,經常覺得有人摷雪櫃、櫃桶,情緒亦變得忟憎;下廚時竟不懂分辨鹽、糖;又忘記已經進食;開始『蕩失路』不懂回家等,於是家人便立即帶患者求醫。」

快速認識認知障礙症類型:阿茲海默症vs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阿茲海默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亨廷頓舞蹈症,以及其他原因引致的認知障礙症。

何醫生指:「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佔所有病例大概五成至七成,成因未明,暫時未有根治之法,其衰退通常都是漸進式,腦部細胞出現病變,產生斑塊,擾亂大腦內的信息,破壞細胞間的連接,導致某些功能或記憶力衰退,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可完成慣常的工作,或者會有重複說話情況等。當病情持續惡化到後期,患者有可能長期臥床,需要他人的護理。」

與阿茲海默症漸進式的退化不同,何醫生解釋,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的「患者腦部神經裏發現一些細小的球狀組織,稱為路易氏體,一般相信這會導致腦細胞死亡。患者容易產生幻覺、極度混亂、易跌倒及柏金遜式顫抖等情況,而且病情會出現很大波動,每一天都可能發生變化。」

及早診斷認知障礙症

及早診斷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獲得最適切的治療。何醫生表示,先會與患者作臨床問症及透過家人的觀察闡述,了解患者的情況,再安排患者接受全面身體檢查,例如透過血液檢查、心電圖、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檢查找出可能病因,方能對症下藥。

治療認知障礙症常見方法

常用於認知障礙症的藥物可分為兩大類,包括針對認知障礙症的藥物,有助延緩腦部退化的病徵;精神科藥物,可紓緩認知障礙症相關的行為及情緒問題。

當中針對延緩腦退化的話,何醫生指,醫生常會處方「膽鹼酯酶抑制劑」,此類藥物有助阻止「乙醯膽鹼」的分解,從而增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濃度,有助紓緩症狀,延緩病情惡化。而對中後期患者,醫生亦可能考慮加入谷氨酸酯抑制劑。

「膽鹼酯酶抑制劑現時有口服式及藥貼式。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狀況及需要處方藥物。患者應按指示定時服藥,建議可利用藥盒、鬧鐘程式等輔助小工具提醒患者按時服藥,有助增加用藥依從性。」

她又強調,對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亦相當重要,鼓勵患者平日可多接觸新事物及作多元認知刺激,有助建立新的神經連接,重塑大腦功能;多動腦筋,保持身心健康;還有可參與認知訓練、音樂治療、多感官治療等,同樣有助延緩患者的認知能力衰退,提升生活質素。

3573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