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平安藥|隨着政府宣布回港實施「0+3」措施後,大批港人即時計劃外遊放鬆一下。去旅行玩得開心之餘,也不要忘記帶備平安藥傍身,以備不時之需!到底外遊時有哪些平安藥需要隨身常備?攜帶平安藥包入境又有甚麼細節需要注意?
外遊時由於各地的水土、常見的病原體都有不同,而且旅行時心情輕鬆,容易放下戒心而放膽嘗試不同食物,有機會感染到不同疾病,包括腸胃炎等。也有機會出現「旅行者腹瀉」情況,徵狀一般較短暫且多數會自然痊癒,但亦有個別病情較嚴重者需要臥床數天,甚至需要在當地就醫。特別一提,如在旅程中出現吐瀉等症狀,最重要是補充水分。若仍能進食,可以把小量食鹽加進清水中飲用,以補充所流失之水分及電解質。止肚瀉及嘔吐的藥物只能抑制徵狀,如非必要應避免使用,以盡快排清體內病原體加速痊癒。病情惡化、發燒大使帶血或嚴重脱水,便需立即求醫,以決定是否需要入院治療。
可以預先準備足夠平日慣用又可靠的快測包、口罩。亦可以考慮帶指式脈搏血氧計(血氧儀),若不幸在旅途中染疫,可用作監測血液中的含氧量,以監察病情有否惡化,或是否需要求醫。
應帶備急救用品如藥水膠布、消毒藥水、簡單包紮傷口用品等,以備不時之需。
戶外環境多蚊蟲,又或者住宿地方不潔淨,有機會造成皮膚敏感。
消委會亦提醒,如到衛生情況較差的地方旅行,可帶備淨水丸,按標籤指示在當地使用。
據藥物教育資源中心資料顯示,有些藥物或在某些國家/地區屬受管制的藥物,因此必須留意[2]。文中舉例,英國一些常見含有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的抗過敏藥和通鼻塞藥,例如Sudafed和Vicks,都是日本法律禁止的藥物。
Text:Fion註: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疑問,宜向專業醫護人員或醫生咨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