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中大研究:45歲以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同齡正常人高5倍

中大研究:45歲以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同齡正常人高5倍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0-09-24

糖尿病是香港常見慢性疾病之一。中大醫學院發現過去16年來,年長糖尿病患者死亡及出現嚴重併發症的個案減少,但年輕患者情況卻未見改善。在45歲以下的患者中,與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一直保持不變。此外,根據最新估算,年輕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同齡的非患者高5倍。

中大醫學院內分泌及糖尿病科研究團隊分析了由2001年至2016年間,本港公立醫院共77萬名糖尿病人的數據,與糖尿病相關的主要併發症(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心衰竭、中風和截肢)的發生率下降了60% 至80%。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數字減少了70%;癌症導致的死亡數字減少了60%。糖尿病患者因各種原因引致的死亡數字減少了50%。

領導有關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兼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副教授陸安欣醫生表示,本港糖尿病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得以改善的原因包括:公共衛生設施運作改善、改革醫療系統、建立全港性糖尿病中心、定期篩查糖尿病併發症,以及於糖尿病治療上的不斷革新等。

可是,以上改變卻局限於中年至老年的糖尿病人,年輕患者並無出現相關改善。在45歲以下的患者中,與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一直保持不變。此外,根據最新估算,年輕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比同齡的非患者高5倍。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馬青雲教授指出:「根據中大自1995年建立的『香港糖尿病登記資料庫』數據,年輕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會較一般人口縮短7至8年,他們一生之中的平均住院日數達100天。更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情緒病是他們早期住院的首要原因。如果可以推遲糖尿病的發病年齡至65歲,他們的住院日數可減少至29天。」

觀察到年輕糖尿病患者的人數一直在穩定增長,專家表示反映有迫切需要及早識別高風險年輕糖尿病患者作早期干預。團隊又提出以傳統方法以外的治療方案,使用生物遺傳標記對糖尿病進行分類的精準醫學,驗證對這個患者群組是否有效。

領導此項研究計劃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兼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創所主任陳重娥教授強調:「不單止睇歲數,全面評估同樣重要,年輕加上病史(的因素)都會推動併發症的發生。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基因可以預測,一些人日後出現心血管疾病和腎病的可能性,透過測試後可計算風險,希望利用個人數據,有可能提前處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希望有助減低將來風險。每位糖尿病患者都有其獨特之處,尤其是年輕患者的發病原因複雜,包括遺傳、環境、社會心理和生活方式。因此確定發病成因,對提升個人化治療的成效非常重要。」

Text:Fion

延伸閱讀:


201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