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articles >  真實個案一 好人難做?

真實個案一 好人難做?

Cherry Yeung
編輯: Cherry Yeung
日期: 2012-09-27

看見所愛的人飽受抑鬱情緒煎熬,不是總希望能幫助他們一把嗎?然而,即使家屬願意伸出援手,患者也不一定樂意接受。


在患者家屬小組中,Joey訴說患有抑鬱症的丈夫,對她的關心並不領情:


「當我關心他時,他嫌我煩,沒有給他空間,也不明白和體諒他!我真的十分憤怒,我也有工作,也會感到疲累,我犧牲了自己,為他付出了!但,我又為自己的憤怒感到內疚……若我不理會他,又擔心他會出意外……」


聽罷Joey的分享,不少組員也有共鳴,原來家屬的愛與關心,並未能夠如願以償得到患者領情。我身處其中,感受到他們那份複雜和沮喪的心情。但為何患者不願意接受家人的幫助呢?


部分患者在未經歷抑鬱前,是家中的照顧者。現在他們不能如以往般肩負起這重任,由助人者變成受助者,反過來需要家人幫助,這種角色上的落差,真的不如想像中容易接受。

Joey形容自己只是一個「女人仔」,丈夫一向是她的大靠山。當丈夫患病後,Joey非常關心丈夫的康復進展,自問愛得沒有保留,除了陪同覆診、鼓勵他定時定量服藥外,更不時為丈夫出謀獻策,提供許多生活上的具體建議,擔心丈夫不能好好照顧自己。在這忙亂的歲月裡,Joey沒有注意兩者的角色已經互換了,家庭擔子落在她身上。對於這位新的「一家之主」,丈夫又是否能接受?或許,就連她丈夫也不明白抗拒太太的「真正原因」。

經過小組中的討論和練習,Joey願意嘗試多聆聽丈夫的感受,不急於對丈夫提出意見,並鼓勵她在日常相處上作嘗試。一星期後,我聽到Joey在小組中興奮地分享,她丈夫覺得Joey終於明白和尊重他,因此能盡情分享內心的感受了。

Joey調整了心態,改變了溝通模式,讓丈夫重拾受到尊重的感覺。她的成功經驗,給予其他組員希望,產生正面的推動力。

區偉德先生

註冊社工、社會科學(社會工作)碩士

現職光愛中心easeZone副主任

*為保障個人私隱,當中的人物、背景均根據實況改編*


































23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