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1-13
簡介
強迫症是情緒病的一種,飽受強迫症思想(Obsession)或強迫行為 (Compulsion)所折磨。強迫症的病者及家人,受著極度的痛苦,很多時會將苦況啞忍,令病情惡化,甚至發展為抑鬱症,誘發濫用藥物及自毀。病情雖然較一般情緒病嚴重,但只要與醫生攜手合作,患者便能重過正常生活。
病徵
腦海中持續及重複地出現某些不恰當而厭惡性的思想、衝動或影像,令患者因擾,企圖將之壓抑或消除,但始終徒勞無功,每天浪費光陰超過一小時,令日常生活、學業、工作、社交、甚至連家人的生活也嚴重受影響。約八成患者更同時擁有強迫思想及行為,身心均受創。
強迫思想包括:
- 擔憂會傷害別人或自己。
- 過份著重對與錯而猶豫不決。
- 過馬路時重複出現被車撞倒的血腥影像。
- 怕傳染、怕污穢、怕公廁。
強迫行為包括:一些沒意思、多餘、過份但又無法抗拒的重複的儀式或行為(Rituals)。強迫行為多由強迫思想所驅使,意圖中和焦慮者失去自控能力感,卻反而感到更無助和困擾。
高危人士和成因
強迫症由遺傳、早年經驗、「完美主義」性格、人生壓力及腦部傳遞物質如血清素等失調引起。一生發病率為2%,男女比例相若,通常病發於青少年期,更可低至6歲,家長應加緊留意。部份患者更會同時患有抑鬱症、壓食症及各類焦慮症。
治療
治療包括藥物、認知治療及社交支援幾個層面:
- 藥物:血清素調節劑(SSRIs)可安全地使用於6歲或以上的患者,所用的劑量通常較高,而病情改善亦較慢,但效果最終會很顯著。
- 認知治療:由於患者心理上通常責任心過人,並將憂慮的思想與現實混淆,臨床心斑學家會透過有系統的治療,改善患者的認知,並利用「反應防止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令患者逐步克服其思想行為的強迫性,減少焦慮並增加其自控感。
- 社交支援:家人及朋友的諒解、支持及協助,亦是患者康復的重要一環。
13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