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基孔肯雅熱|本港新增1宗輸入個案 |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有何分別?哪3類人重症風險較高?

基孔肯雅熱|本港新增1宗輸入個案 |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有何分別?哪3類人重症風險較高?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08-13

基孔肯雅熱|廣東佛山順德區累計確診病例逾3,000宗|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有何分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昨(12日)下午5時,中心錄得一宗新增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中心提醒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均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若懷疑感染基孔肯雅熱,應立即就醫,不應自行進行檢測,以免延誤診治。

新增個案涉及一名居於葵青區的31歲男子,他過往健康良好。初步調查顯示,他於8月1日至3日到過廣東省佛山市,未能確定自己曾否被蚊叮。他回港後,於8月8日起出現發燒、皮疹及關節痛。他於翌日到深圳市,至10日到當地一間醫院求診,無須留醫,並於同日回港。他於8月11日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求診,獲安排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反應。

由於病人潛伏期身處佛山市,中心認為他是在外遊期間受到感染,屬輸入個案。病人沒有其他同行人士,他的家居接觸者現時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中心會繼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已把個案通報廣東省衞生當局。

到底基孔肯雅熱是甚麼?如何傳播?下文將為大家解說,並拆解如何治理及實用預防貼士。

孔肯雅熱是傳染病?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熱病毒引起,是一種經蚊子傳播的傳染病1。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顯示,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曾經錄得基孔肯雅熱個案,當中包括非洲、亞洲、歐洲、美洲和印度洋及太平洋群島等地1

而截至今年六月初,全球14個國家/地區共錄得超過22萬宗個案(包括內地、台灣、新加坡等香港人的旅遊熱點),當中約80宗為死亡個案2

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當基孔肯雅熱患者被病媒蚊叮咬後,病媒蚊便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機會將病毒傳播1

本港並未有發現傳播基孔肯雅熱的埃及伊蚊,但同樣可傳播基孔肯雅熱的白紋伊蚊卻屬於本港常見的蚊品種1

基孔肯雅熱常見病徵

基孔肯雅熱潛伏期為2至12天,通常為3至8天1。基孔肯雅熱的病徵與登革熱相似,病人通常會出現發燒和關節痛。其他常見病徵包括肌肉疼痛、頭痛、噁心、疲倦和紅疹。大部分病人可以自行痊癒,但個別病人的關節痛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基孔肯雅熱的死亡率一般較登革熱為低2

不過,由基孔肯雅熱所引致的嚴重症狀及死亡十分罕見,並多數與其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關。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痊癒。在偶爾的情況下,基孔肯雅熱病毒可引起眼、心臟及神經的嚴重併發症。新生兒、年紀較長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出現重症的風險較高1

現有證據顯示,曾經感染過基孔肯雅熱病毒的人士對再次感染具有免疫能力1

基孔肯雅熱該如何治理?

現時未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基孔肯雅熱,主要治療方法為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值得一提,目前沒有預防基孔肯雅熱的疫苗在本港獲註冊。預防基孔肯雅熱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被蚊子叮咬,以及防止蚊子繁殖1,例如宜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等1

9900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