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可自行痊癒?如何預防?醫生拆解產後抑鬱症常見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生理方面:婦女身體內不同的荷爾蒙變化都會影響著情緒。自懷孕期開始,婦女身體的荷爾蒙,包括黃體酮(progesterone)、雌激素(estrogen) 、催乳素(prolactin) 和催產素(oxytocin) 的水平都會改變,從而影響情緒出現焦慮、易哭和較暴躁的情況。
假如婦女曾經歷流產、不育、生產過程困難、產後身體不適(如傷口癒合困難、餵哺母乳困難、嬰兒健康問題)等,都會影響身體的壓力荷爾蒙的水平,從而影響產婦的情緒。
在生理結構上,荷爾蒙水平改變會令產婦的盆骨較為鬆弛,以助嬰兒出生,相關體型的改變亦會形成產婦需要在自我形象上作出適應。
遺傳方面:如果家族有抑鬱症病史,或產婦以往曾經患上抑鬱症,出現產後抑鬱的風險亦會較高。
心理方面:產婦對嬰兒的情感也可能受到個人經歷的影響。例如,經歷過心理創傷會容易形成過分焦慮,害怕失去孩子,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亦有可能對嬰兒感到情感麻木。
嬰兒因素:母嬰維繫是一個雙向關係。有部分早產、體重過輕或性格比較敏感的嬰兒,可能較容易哭鬧,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接受安撫,從而需要照顧者付出更大的體力和耐性。若果欠缺支援,便容易令照顧者感到憂慮、無助和疲倦。
環境方面:照顧嬰兒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產婦需要一個讓她感到安心和有足夠支援的環境去建立育兒的信心和技巧。如果身邊缺乏有相關經驗的親友協助,產婦便容易感到手足無措和焦慮。另外,與伴侶和家人之間的相處問題、育兒方法的分歧、經濟壓力等都可影響產婦情緒。
身體方面:產婦在坐月時需要有均衡營養,並在安全的空間讓身體休息恢復。假如社會過分期望產婦能迅速修身,回復以往身段,產婦則可能會忽略照顧自己身體的需要。
情緒上會表現得容易低落和易哭,可能在某些時段如早上或晚上會更差,情緒也可能會顯得容易暴躁,容易對伴侶、嬰兒和家人發怒。
生活上會感到疲倦乏力,不能享受事物或缺乏興趣,不太享受和嬰兒相處,失去動力,不想見家人和朋友,對照顧嬰兒感到愈來愈吃力。雖然疲倦,但卻難以入睡,心裡可能帶著憂慮,也會很早醒來。胃口會減少,但亦有些人會以進食來得到慰藉。
思想上會變得負面,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不能應付,亦會因為抑鬱情緒而感到內疚,甚至認為事情不會好轉或人生失去意義。除此以外,思想上也會出現過度憂慮的想法,擔心孩子的體重增幅是否達標;擔心嬰兒呼吸、睡眠或奶量,反覆檢查或難以放手;擔心孩子的身體有否出現毛病或罹患重病。
身體會出現焦慮的反應,如感到脈搏急速,呼吸困難。
有些患者也可能擔心自己會傷害孩子,或出現自己離世會對家人和孩子會較好的想法。如果產婦有這樣的想法,便需要儘快尋求緊急專業協助。
在1000位婦女之中,大約有一位會出現產後思覺失調的情況。病徵方面可能出現情緒時而高漲、時而低落的情況,可能出現幻覺(聽到或看到不存在的聲音或物件)、妄想(產生不真實的想法)。如果有這些症狀,便應尋求緊急協助。大部分患者在適當的治療下,都可以完全康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