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改善白蝕外觀方法 | 身體出現「白色地圖」?正視白蝕學會與它和平共存

改善白蝕外觀方法 | 身體出現「白色地圖」?正視白蝕學會與它和平共存

袁靜怡
全科醫生
日期: 2025-09-26

白蝕原因-治療-改善外觀-袁靜怡醫生

快將踏入10月,陽光依舊灼熱,提提大家切記要做足防曬和預防中暑的措施!對於部分皮膚疾病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例如濕疹、紅斑狼瘡症,在陽光最猛烈時更要多加塗足防曬用品,或留在室內活動更穩妥。

除了上述問題,其實還有一種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皮膚狀況,患者對陽光同樣需要特別警惕,那就是「白蝕」。對白蝕患者來說,防曬不僅為了防止曬黑或曬傷,更是控制病情、避免惡化的關鍵一環,因為嚴重曬傷是誘發白蝕的因素之一。

免疫系統出錯導致皮膚白化

白蝕(Vitiligo),醫學上又稱為白斑症或白癜風,屬於慢性皮膚問題。目前成因未明,男女患病比例相若,但醫學界普遍認為,這與自身的免疫系統出錯有關。 簡單來說,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地將「黑色素細胞」當成敵人,並對其進行攻擊,導致這些細胞死亡或喪失功能。黑色素細胞負責產生黑色素,除了用作防護紫外線,亦賦予皮膚、毛髮天然色澤;一旦被破壞,皮膚便會失去色素,形成一塊塊如牛奶般的白色斑塊。

白蝕較常見於年輕族群,超過八成的患者在30歲前發病。 誘發因素除了嚴重曬傷或皮膚外傷,家族遺傳、精神壓力都可能是誘發因素。

白蝕原因-治療-改善外觀-袁靜怡醫生

白蝕病情觸發情緒病

這些白斑不會傳染他人,亦不會致命,但會影響患者外貌,打擊自信心。有研究發現,超過一半白蝕病人患上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因確診白蝕的過程繁複(耗時平均2年或以上),期間需反覆求診,治療效果卻可能未如理想,以致患者經常及持續擔心病情惡化、白斑增多;亦可能因旁人奇異目光,引發日積月累的不安及壓力,觸發負面情緒。患者因此更容易陷入白蝕與情緒病的惡性循環。

如何診斷白蝕

患者求診時,醫生通常會透過幾個步驟來診斷白蝕:
  1. 臨床評估: 檢視白斑的形態、大小和分佈,並了解患者及其家族病史。
  2. 伍德燈(Wood's Lamp)檢查: 在特殊的紫外線燈照射下,白蝕斑塊會呈現明顯的螢光反應,與正常皮膚形成強烈對比,有助準確界定範圍。
  3. 皮膚切片檢查: 如需要進一步診斷,醫生會取一小塊皮膚樣本,在顯微鏡下確認黑色素細胞是否明顯減少甚至消失。

白蝕原因-治療-改善外觀-袁靜怡醫生

白蝕會變皮膚癌嗎?

異常白斑出現令許多白蝕患者擔心是否為皮膚癌的先兆。慶幸白蝕和皮膚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前者是黑色素「減少」的良性問題;而後者則是黑色素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通常呈不規則形狀及邊界、顏色不均或大小出現不尋常變化。但兩種病患都不能忽視防曬的重要性。

改善白蝕患者外觀方法

白蝕不會危害健康,但無法徹底根治;病情亦較難預測,部分個案的白斑有機會受控,部分則可能逐漸擴大。治療主要以控制病情、防止白斑擴散為目標,並盡量改善外觀。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採取相應治療:
  • 初期、較小範圍的白斑:目前可選擇採用外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藥膏。
  • 白斑範圍擴大,或對外用藥物無效:可考慮進行紫外光燈治療,抑制患處過分活躍的免疫系統;而治療需時至少3個月才見改善,並要持續一年以上。
  • 患者病情已穩定,且白斑範圍較小:可選擇黑色素細胞移植手術,從不顯眼的部位如臀部等,在健康皮膚中抽取正常的黑色素細胞,移植到白斑區域,惟手術患處有可能受感染及留疤。

近年白蝕治療也有突破性進展,除上述的傳統治療方法,患者可採用最新治療方案:外用JAK激酶抑制劑 —— 蘆可替尼 (Ruxolitinib) 乳膏,治療效果隨治療時間持續改善,副作用亦相對較少。

防曬步驟|調查:8成人未有每天塗抹防曬產品 醫生教你選購防曬霜要點+防曬貼士

患者與白蝕共存的護理方法

由於白蝕涉及遺傳和免疫系統,目前難以完全預防。若不幸患上,可參考以下方式與它共存,延緩惡化:
  • 防曬措施要做足,外出時使用SPF 30或以上的高效防曬產品,並佩戴帽子、穿長袖衫等防曬衣物。因白斑位置缺乏黑色素保護,極易曬傷,繼而加劇病情或誘發新的白斑。
  • 避免割傷、擦傷等皮膚外傷,因為傷口有機會誘發新的白斑出現。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維他命B12、葉酸、鋅和銅等有益皮膚健康的營養素。
  • 定期覆診監測病情變化,有助醫生調整治療策略。
  • 患者可採用醫學界認可的遮暇膏來修飾白斑,改善外觀有助重拾自信。
 

6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