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令你勾起痛苦回憶?壓力爆煲的3個特徵
2019-11-26 12:05:27

自從6月9日的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後,至今兩個多月仍是示威不斷,更經常有流血衝突場面。很多人只是看直播亦感到情緒低落,更遑論在現場親身經歷事件的市民,到底內心有多大衝擊。
在這個情況下,要當心自己出現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這是焦慮症的一種,若自己是被襲擊的對象,或目擊意外發生,便會影響情緒。部分人在一段時間後心情可自我調適,但如引發創傷後反應,有可能負面情緒維持數月,以致多年不散。
(網上截圖)
創傷事件太快發生難預料
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導致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數點︰
1) 事情來得太快,未及有心理準備。
2) 在事件中幾乎喪命,感到相當無助。
3) 於事件中受傷。
4) 曾有其他創傷經驗,包括曾於童年被虐。
5) 事情過去後仍有其他壓力持續。
6) 有精神病紀錄。
(網上截圖)
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導致創傷後壓力症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數點︰
1) 事情來得太快,未及有心理準備。
2) 在事件中幾乎喪命,感到相當無助。
3) 於事件中受傷。
4) 曾有其他創傷經驗,包括曾於童年被虐。
5) 事情過去後仍有其他壓力持續。
6) 有精神病紀錄。
(網上截圖)
難阻創傷再在腦海出現
後遺症未必立即浮現,由事件到症狀發作,可能長達數周至六個月之內,症狀可維持逾月。其中一個症狀是無法阻止腦海或夢境重現當時的創傷情景;可能只是一句說話、一件物件或一個場境,便會短暫勾起慘痛回憶。甚至病人會有「閃回」(flashback)情況,覺得自己一剎那間猶如重返事發現場。
(網上截圖)
後遺症未必立即浮現,由事件到症狀發作,可能長達數周至六個月之內,症狀可維持逾月。其中一個症狀是無法阻止腦海或夢境重現當時的創傷情景;可能只是一句說話、一件物件或一個場境,便會短暫勾起慘痛回憶。甚至病人會有「閃回」(flashback)情況,覺得自己一剎那間猶如重返事發現場。
(網上截圖)
逃避引起回憶事物
為了防止再度想起創傷事件,病人會避開所有能憶起事件的物件與情景。例如曾在港鐵站受傷,病人會寧願選擇其他交通工具,甚至步行,亦不願再到港鐵站及乘搭列車。部分患者可能失去對創傷事情的記憶片段,彷彿「斷片」一樣,或是有感情麻木、孤立自己及對事物不再有興趣等情況。
(網上截圖)
為了防止再度想起創傷事件,病人會避開所有能憶起事件的物件與情景。例如曾在港鐵站受傷,病人會寧願選擇其他交通工具,甚至步行,亦不願再到港鐵站及乘搭列車。部分患者可能失去對創傷事情的記憶片段,彷彿「斷片」一樣,或是有感情麻木、孤立自己及對事物不再有興趣等情況。
(網上截圖)
持續神經過敏難平伏
即使在沒有回憶事件的時候,病人仍會持續精神緊張、易受驚嚇及難以入眠,因此而感到壓力及憤怒等情緒,難以釋懷。
即使在沒有回憶事件的時候,病人仍會持續精神緊張、易受驚嚇及難以入眠,因此而感到壓力及憤怒等情緒,難以釋懷。
認清問題及早求助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人,未必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的確他們仍未能從陰霾中走出來,要自救確實不易。因此,不妨跟身邊人多傾訴,有需要的時候尋求專業人士輔助;如果不肯定求助途徑,可先跟家庭醫生商量。接受治療後,仍需要一段時間來撫平創傷心靈,因此病人宜保持耐性,才可跨過這關口。
創傷後壓力症的病人,未必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的確他們仍未能從陰霾中走出來,要自救確實不易。因此,不妨跟身邊人多傾訴,有需要的時候尋求專業人士輔助;如果不肯定求助途徑,可先跟家庭醫生商量。接受治療後,仍需要一段時間來撫平創傷心靈,因此病人宜保持耐性,才可跨過這關口。
5768次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