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學新知 >  躁鬱症|中大研究揭青少年時期晚睡晚起、有社交焦慮 或是躁鬱症早期警號!

躁鬱症|中大研究揭青少年時期晚睡晚起、有社交焦慮 或是躁鬱症早期警號!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4-07-26

躁鬱症|中大研究揭青少年時期晚睡晚起、有社交焦慮 或是躁鬱症早期警號!

躁鬱症影響全球1%至4%人口,其遺傳風險可高於八成。躁鬱症患者的子女是罹患此症的高危群組,要預防他們發病,及早介入至關重要。中大醫學院領導大灣區內10間醫院進行研究,揭示大灣區躁鬱症患者子女精神病理症狀演變的路線圖,為制定預防他們發病的及早介入措施奠定基礎。研究團隊呼籲社會正視躁鬱症的風險因素,倘發現青少年、尤其是躁鬱症患者子女出現明顯習慣性的晚睡晚起,以至學習生活受影響,加上對社交出現過度焦慮,應及時向專業人士求助。

躁鬱症|中大研究揭青少年時期晚睡晚起、有社交焦慮 或是躁鬱症早期警號!

躁鬱患者子女社交焦慮風險高5倍

躁鬱症常見發病年齡為約20歲,患者的躁狂和抑鬱症狀會反覆交替出現。中大醫學院團隊聯同大灣區內10間醫院,招募了191名父母為躁鬱症患者的研究參加者,另有202名非躁鬱症患者子女作為對照組,他們的年齡介乎6至21歲。研究團隊收集了參加者精神健康、睡眠情況和晝夜節律等數據,並分別就12歲以下的兒童參加者和12至21歲的青少年參加者,與他們同齡的對照組進行比較。

是次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子女童年時出現行為問題的風險,是同齡非躁鬱症患者子女的兩倍。他們踏入青少年時期後,會傾向晚睡晚起,出現晝夜節律紊亂的風險是同齡青少年的4倍;他們出現社交焦慮的風險,亦是同齡青少年的7.5倍。研究團隊指,這些發現有助了解高危群組患上躁鬱症前,他們的精神病理症狀演變路線圖。整體而言,躁鬱症患者子女出現情緒問題或症狀的風險是對照組的5倍;出現社交焦慮較對照組高5倍;而抑鬱問題或症狀亦較對照組高4倍。

躁鬱症|中大研究揭青少年時期晚睡晚起、有社交焦慮 或是躁鬱症早期警號!

研究文章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名譽博士後研究員雷彬斌博士表示:「今次研究成功找出躁鬱症高危群組的一些臨床特徵,並確定這些特徵為躁鬱症的早期表現,當中包括晝夜節律顯著延遲。我們希望藉着加深了解躁鬱症高危群組的症狀發展路線,建立早期臨床介入和預防方案。」

籲及早正視躁鬱症風險因素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兼卓敏精神科學教授榮潤國教授總結:「四分之三的精神病個案是於24歲之前發病,我們應及早在青少年時期、即情況尚未演變成嚴重精神疾病前,進行非藥物性質的干預,例如鼓勵他們保持規律的作息模式,或避免在睡前使用電子產品以改善睡眠衞生,並在有需要時就他們的焦慮和情緒症狀進行認知行為介入治療,及鼓勵他們及早求助、尋求家人支援等,以上措施在高危群組踏入青少年期的關鍵時刻不可或缺。」

他又呼籲社會正視躁鬱症的風險因素,倘發現青少年、尤其是躁鬱症患者子女出現明顯習慣性的晚睡晚起,以至學習生活受影響,加上對社交出現過度焦慮,應及時向專業人士求助。相關研究已於醫學期刊《General Psychiatry》發表。

234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