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抑鬱症發生率高!中醫治療採用中藥、針灸、耳穴等方法多管齊下
談起中風後的後遺症,通常聯想到半身不遂、口齒不清、吞咽不利。然而,中風後遺症涉及的範圍廣泛,能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吞咽功能、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認知功能甚至心理健康。如患者精神低落,疲倦乏力,對生活欠缺興趣及動力,很有可能患上中風後抑鬱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186次閱讀
談起中風後的後遺症,通常聯想到半身不遂、口齒不清、吞咽不利。然而,中風後遺症涉及的範圍廣泛,能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吞咽功能、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認知功能甚至心理健康。如患者精神低落,疲倦乏力,對生活欠缺興趣及動力,很有可能患上中風後抑鬱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多項研究顯示,在中風患者之中,患有中風後抑鬱的患者,比沒有患上的患者,功能康復較慢,較不理想。中風後抑鬱症不但影響患者自身的康復過程,還可能波及家屬和照顧者的心理狀態,值得高度重視。照顧者和家人除了關注患者的運動功能、吞咽功能等,不妨亦留意患者的情緒表現和心理需要。若發現情緒受困,應求醫接受診斷治療。
中風病機既有肝腎陰虛,又有其他病理因素,如風、火、痰、氣、瘀。其中痰、氣、瘀為鬱證的常見病理因素。中風恢復期,肝腎陰虛,氣血虧損未復,痰、氣、瘀之邪留滯,容易形成中風後抑鬱症。參照鬱證和中風病的治療思路,中風後抑鬱的證型大體上可概括為肝氣鬱結、痰氣鬱結、陰虛火旺、氣虛絡瘀等。
痰氣鬱結證主要表現為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有異物感,苔白膩,脈弦滑。類似梅核氣,代表方為半夏厚朴湯行氣開鬱化痰。二陳湯、溫膽湯也是常用方劑。
陰虛火旺證的表現有情緒不寧,健忘,五心煩熱,盜汗,口乾咽燥,舌紅少津,脈細數。若屬心腎陰虛證,失眠心悸較甚,代表方為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其中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如偏肝腎陰虛,代表方為滋水清肝飲。常用生地黃、枸杞子等滋養肝腎。
心脾兩虛證見於脾虛血虧,心失所養患者。血虛則心失所養,表現為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祛,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色淡,脈細。代表方為歸脾湯加減。當中使用四君子湯益氣,以及當歸、龍眼肉養血生血。常用酸棗仁、遠志、百合養心安神。
若見瘀血徵象,例如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者,甚至兼有其他半身不遂乏力症狀情況則類似中風後氣虛絡瘀證。酌情選用桃仁、香附、丹參等活血化瘀通經藥材。此外,中風後抑鬱的常用藥還包括石菖蒲、遠志等有安神定志作用的中藥。
建議保持正面、豁達、輕鬆的心態去面對康復的過程,避免不良的情緒刺激。家屬和照顧者不妨通過正面的言語安慰及鼓勵患者,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患者宜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疾病,日常可參與病友活動互相鼓勵。培養興趣愛好,怡情養性,有助防治PSD。冀中風患者及家屬、照顧者能共度難關,患者早日康復。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每個患者的情況均有所不同。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疑問或希望更了解身體情況,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撰文:
張軒瑜中醫師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