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糖尿病中醫治療 | 手指腳趾持續發麻揭糖尿併發 中醫3大方向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中醫治療 | 手指腳趾持續發麻揭糖尿併發 中醫3大方向治療糖尿病

余尚豐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08-20

慢性腎病篩查計劃|糖尿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併發晚期腎衰竭短命逾12年 專家倡及早篩查延遲發病時間

糖尿病為最常困擾現代人及長者的都市病之一,糖尿病主要診斷準則為患者的血糖水平長期處於偏高水平,還可伴有「三多一少」的病徵;所謂的「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小便多和體重減少」,其他還有疲倦乏力、視力模糊、雙下肢麻痺,甚至失去知覺等症狀。糖尿病在中醫角度中是屬於消渴病範疇内,主要是飲食所致,食療絕對是其中一項最好的治療方案。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

血糖過高對於不同臟腑都有不同的影響,如蛋白尿、腎衰、視網膜病變、白內障、水腫、冠心病、心肌梗塞、腦出血、血管栓塞、足部神經/血管病變、潰瘍或感染、性功能障礙等不同範疇的影響。但由於部份患者沒有徵狀,會延誤至併發症出現後才察覺患上糖尿病,所以高危人士定期檢查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四肢末梢神經病變

四肢末梢神經病變的疾病好發於有糖尿病的患者身上,因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損害神經,導致容易出現手腳麻木、刺痛、感覺遲鈍等問題。

四肢末梢神經病變症狀現實案例

有一位患者,一年前多隻手指及腳趾尖出現麻痹,有時更伴隨針刺感。西醫確診為末梢神經病變,處方維他命B作治療,服藥後手腳發麻有改善,但未能完全痊癒,想嘗試用中醫根治困擾近一年多的手腳神經痛。

神經痛症狀:
  • 手指腳趾持續發麻
  • 有針刺痛,腫脹情況
  • 摸物件有異常感覺,好像隔了一層紗布

經過中醫治療:

臨床上,患有痹證的病人往往本身有體虛的表現,猶其病情較長的病症,多見本虛標實的現象。

而患者初診時脈象細澀,舌色暗紅,正正有本虛標實情況;氣虛血瘀,脈絡瘀阻,不通成痹,故以補氣活血通絡為治法。

治療成效:

是次療程,純以中藥治療,配合一直服用的維他命B;患者服中藥約兩星期後情況有明顯改善,手指感覺基本回覆正常,隔到一層布的感覺消失;約一個月中藥治療,手腳麻痛症狀全消及康復。

臨床上,除了服藥,針灸亦常用於治療痹證,可因應病情變化,循經取穴,或配合放血療法,或可增強療效。如根據麻痹的部位局部取穴,取合谷、後溪等穴,平補平瀉;在麻痹的指尖放血。然而以上操作過程中會產生疼痛,畏針者可沿用藥物治療。

中醫角度針對糖尿病的食療方法

【飲食禁忌】

X避免高糖食物:蔗糖、蜂蜜、甜點、汽水、冰淇淋

X限制高澱粉食物:白米、白麵、馬鈴薯、芋頭、粉條

X減少高脂高膽固醇:油炸食品、肥肉、動物內臟

【推薦食物】

✓高鈣食物:蝦皮、牛奶(無糖)、黃豆、深綠色蔬菜

✓富含維生素B/C:青椒、芥藍、奇亞籽、鮭魚

✓降糖輔助食材:苦瓜、南瓜、洋蔥、黃鱔、黑木耳

黑木耳

【中藥降糖建議】

單味藥:淮山、黃耆、葛根、玉竹、枸杞-經典組合:
  1. 氣虛型:人參+ 白朮
  2. 陰虛型:生地+ 麥冬
  3. 濕熱型:土茯苓+ 玉米鬚

【簡易藥膳】

淮山瘦肉粥(淮山+沙參+粳米)-玉米鬚薏仁湯(玉米鬚30g + 薏仁50g)-苦瓜黃豆湯(苦瓜+黃豆+排骨)

【生活建議】

餐後散步30分鐘,助血糖穩定-穴位按摩:足三里、胰俞穴-定期監測血糖,調整飲食

中醫角度針對四肢末梢神經病變的治療方法

  1. 內服中藥
內服中藥可補氣補血,活血通絡,亦可袪風袪濕,調理體質。
  1. 針灸治療
透過針灸相應穴位刺激氣血循環,通經活絡,舒緩麻痺不適症狀。
  1. 放血療法
放血屬於「瀉法」,可於麻痺部位放少量血液散通經絡,調和氣血,引邪外出。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