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養生有法 | 更年期婦高血壓長期受偏頭痛困擾!中醫拆解血壓節機能紊亂原因、治療、食療及生活調適建議

隨著人口年齡老化 ,長者常見病患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常見病冶療亦非常重要。余尚豐醫師指出,中醫強調「整體調理、扶正固本」的治療理念,配合針灸、藥膳等多元化手段,能有效改善長者生活質量,減少西藥副作用風險。
49次閱讀
隨著人口年齡老化 ,長者常見病患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常見病冶療亦非常重要。余尚豐醫師指出,中醫強調「整體調理、扶正固本」的治療理念,配合針灸、藥膳等多元化手段,能有效改善長者生活質量,減少西藥副作用風險。
老年人患上高血壓病、糖血病、冠心病等疾病的數量越來越多,且平均同時合併4-6種共病現象,導致多重用藥情況普遍。根據臨床觀察,多種藥物交互作用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常見副作用包括乾咳、頭暈、低血壓等。老年人患病後康復期緩慢的原因大多由於體質下降、病勢纏綿、自我修復機能下降、脾胃運化失調、營養攝取不足等原因造成。中醫善於運用補益方法,一方面通過滋養人體氣血,調補氣血陰陽,全面提升抗病能力;另一方面遵循「補而不燥、滋而不滯」的用藥準則,精準針對單一或多元臟腑系統的虛損進行調理。此種「固本培元」的治療策略,既能有效改善基礎代謝狀態,又可加速疾病恢復期的功能重建。
這也導致許多都市人在步入老年後,必須終日依賴降壓藥物來維持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有機會令日常生活經常會出現頭痛、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情況嚴重的話有機會引發諸多嚴重併發症,例如:中風、高血壓腦病、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心肌梗塞、心衰、高血壓性腎病等問題。
初診:
林太太的高血壓有幾方面原因導致:
經過中醫治療:
年紀越大,氣血不足,身體需要提升血壓以維持重要器官供養。女士正值更年期、工作壓力大、睡眠休息不足等因素,更令血壓調節機能紊亂,導致種種症狀困擾。經譽豐中醫診治後,頭痛頭暈問題減輕、睡眠都有好轉、血壓亦漸漸穩定、大概一個月時間血壓漸漸穩定在12x-13x/8x mmHg。後來林太太續漸笑逐顏開,高血壓頭痛及原來的偏頭痛再無發作,睡眠安穩,精神轉佳,各方面均有改善。她又可以集中精力應付日常工作。
【日常調護重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