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如何為免疫系統疾病治療帶來曙光? 一文了解生物製劑原理、功效及副作用

近年「生物製劑」這個名字逐漸成為醫療界的熱門關鍵字,應用於免疫系統疾病、癌症、以及各類慢性疾病的生物製劑因不俗的治療效果而獲得關注,為一衆患者燃點了新希望。不過這類藥物較傳統藥物費用高昂,據傳媒報導近年更有不少港人為減省費用,「北上」接受生物製劑治療。
究竟生物製劑是甚麼?接受相關治療前又有哪些注意?
31次閱讀
近年「生物製劑」這個名字逐漸成為醫療界的熱門關鍵字,應用於免疫系統疾病、癌症、以及各類慢性疾病的生物製劑因不俗的治療效果而獲得關注,為一衆患者燃點了新希望。不過這類藥物較傳統藥物費用高昂,據傳媒報導近年更有不少港人為減省費用,「北上」接受生物製劑治療。
究竟生物製劑是甚麼?接受相關治療前又有哪些注意?
此外,以往他汀類藥物常作為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而因應患者病情,醫生或會建議配合其他藥物治療,當中包括較新型的生物製劑PCSK9抑制劑。作為突破性的控醇藥物,其原理是令肝臟更有效地處理膽固醇。根據2019 年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和歐洲動脈粥狀硬化學會 (EAS) 血脂異常管理指南,使用PCSK9抑制劑(如Evolocumab、Alirocumab)可顯著降低LDL-C(壞膽固醇)水平大約60%,配合他汀類藥物及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使用,能夠更有效地降低壞膽固醇水平。
應用於癌症治療領域,生物製劑則常用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提升白血球指數等。例如2004年FDA正式批准世界第一種抑制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標靶治療藥物——Bevacizumab,便屬於生物製劑,它作為一線治療轉移性的結直腸癌,主要透過抑制腫瘤血管的生長,從而令腫瘤細胞生長減慢;另外,近年較新型的抗 HER2標靶藥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Enhertu)也備受關注。相關研究顯示,這種藥物不僅對HER2陽性乳癌治療效果顯著,亦為大批屬於「HER2-Low (HER2低表達)」型的乳癌患者帶來了療效更佳且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新方向。
此外,生物製劑藥費相對較高,例如前文提及的濕疹生物製劑每針約需港幣$7,500至$10,000,若每兩星期注射一次,每月藥費約港幣$15,000至$20,000;而抗 HER2標靶藥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目前仍屬於醫管局自費藥物範疇,每針需近5萬元,對於需要長期使用的患者來説,是頗重的經濟負擔。因此亦有部分人士會在醫生建議下,選擇採用價格較低的生物相似製劑(Biosimilar)——生物製劑的專利權到期後,藥廠必須其公開藥物成分和配方,其他藥廠就能據此生產類似藥物。
無論選擇何種治療方式,必須與醫生進行詳細溝通,充分了解其療效與潛在的不良反應。一旦選用,也應嚴格按照指示完成整個療程和後續的跟進方案,以確保治療的安全與效果。
了解更多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www.cancercare.hk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