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遺症 | 我患上PTSD嗎?專家拆解5症狀及認知治療效用
我患上PTSD嗎?
近年來,許多令人難以忘記的災難意外在不同的電視和媒體上播放。當我們看到這些畫面後,腦海中卻無法「自動刪除」這些記憶時,心中難免會產生疑問:「我是不是患上PTSD呢?」當然不是!
讓我們來看看要符合什麼「資格」才能被診斷為創傷後遺症。
第三,患者會逃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回憶、想法或情感,以及引發創傷事件的刺激,例如人物、地點或對話。
第四,患者的思想、行為和情緒會因創傷事件而產生負面變化,例如記不起創傷事件中的重要片段;感到與他人疏離,興趣減少,參與日常活動的意願降低;持續出現負面情緒,失去感受正面情緒的能力;對創傷事件的因果關係產生認知扭曲,從而責怪自己或他人;對自己或他人的負面信念放大。
第五,在創傷事件後,患者對刺激的反應明顯增強,例如容易發怒,精神經常處於高度警戒狀態,難以集中,以及難以入睡和保持良好睡眠。
以上症狀若持續一個月以上,才能定斷為患上創傷後遺症。如果你認為自己符合上述特徵,請向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學家尋求協助,切勿自行下結論。
因此,認知治療的角色在於幫助患者識別和糾正這些思維。在專業人士的引導下,患者能夠識別並理解這些因創傷事件引發的負面想法,進而找到正面的思維來替代負面的。正面的思維建立後,他們便有機會走出困境,變得更加堅強。最後,無論是否患上創傷後遺症,認知治療能夠幫助我們用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當下的處境,創造更加多的可能性,使自己成為一個能屈能伸的人。
撰文:輔輔導心理學家 林詠恩小姐
林小姐是一位輔導心理學家。畢業於楊百翰大學夏威夷分校,主修心理學學士及副修特殊教育,隨後回流香港,並於香港樹仁大學修讀輔導心理學碩士,完成輔導心理學家的培訓。林小姐於夏威夷生活期間,擁有與多元文化背景人士相處的經驗,掌握尊重和接納每個人的文化和獨特性。此經驗協助林小姐於香港實習期間,能夠為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種族背景的人士進行個人輔導和小組輔導。
林小姐著重於優勢為本並運用尋解導向治療及人本主義治療於個人輔導,相信和尊重每個人都能夠找出自己的強項、整合自己的想法和內在解決生活疑難的方法。林小姐曾經在小組輔導中提供心理教育以及帶領參與者討論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情緒和壓力的方法,讓他們互相學習和支持彼此。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