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長正面臨數碼時代的教養難題。一項由家長組織「Look Up Hong Kong」委託市場研究公司IPSOS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家長曾因子女使用電子產品與孩子發生爭執,四分之一的兒童曾在網絡上被陌生人接觸。這項訪問651名家長的調查結果,揭示出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正為香港家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該組織提出四大倡議,包括推遲兒童使用智能手機至14歲、延後使用社交媒體至16歲、推行零手機校園,以及增加實體活動。調查發現,雖然高達89%家長支持在校園限制使用智能手機,但現實情況卻與理想存在落差。香港兒童首次擁有智能手機的平均年齡僅9歲,到14歲時幾乎人手一機,持有率達98%。
Look Up Hong Kong創辦人Robert Broad表示,超過七成五受訪家長坦承自己「機不離手」,三分之二認為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已影響身心健康。這種自我反思促使他們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四分之三家長相信推遲使用智能手機將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
臨床心理學家藍兆雅指出,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很容易便奪取人們的注意力,連成年人都難以駕馭,更遑論兒童。她警告,這些科技產品不僅成為家庭矛盾導火線,更讓兒童暴露於嚴重風險中。兒科醫生Dr. Vivian Mark補充說明,在日常診症中觀察到智能手機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包括睡眠不足、焦慮、專注力下降,身體方面則出現肥胖、近視等問題。
有見及此,Look Up Hong Kong推出覆蓋全港逾千間中小學的家長承諾行動,透過簽署網上協議,家長承諾推遲孩子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年齡。目前已獲80多所學校響應實施,超過八成五受訪家長表達參與意願。組織代表Tanya Strongman強調,當家長知道有其他父母共同參與,就能放膽討論推遲使用智能手機的議題,減輕個人面對的社會壓力。
香港中文大學趙建豐教授認為,關鍵在於適齡、有策略地讓學生接觸科技,同時必須以教育的根本為先,培養獨立學習與批判性思維。
團體呼籲政府規管社交平台年齡驗證、醫護界更新專業指引、學校創造無手機學習環境,以及家長以身作則,共同為下一代建構更健康的數碼成長環境。
Text: Florence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