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嚴重哮喘|長用類固醇怕副作用?了解治療新趨勢:生物製劑有助控制病情 助你重掌生活

嚴重哮喘|長用類固醇怕副作用?了解治療新趨勢:生物製劑有助控制病情 助你重掌生活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2-11-29

哮喘發作可大可小,嚴重哮喘有機會致命!香港有約33萬名哮喘病患,而原來當中有5%至7%屬於嚴重哮喘,每年更有約100人因哮喘而死亡1,2。究竟怎樣分辨嚴重哮喘及輕微哮喘?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來穩定病情,對身體會帶來甚麼副作用?生物製劑的原理是甚麼及如何為嚴重哮喘病人重過正常生活?今日找來呼吸系統科專科曹忠豪醫生為大家一一拆解以上的哮喘疑問。

相比一般哮喘,嚴重哮喘可以根據患者使用的藥物劑量、併發症次數、入院頻率等數據來評估。曹醫生表示,若哮喘患者每天均已使用最高劑量的控制藥物,例如長效氣管舒張劑或口服類固醇,卻仍未能控制病情,甚至經常因為併發肺炎、鼻竇炎等需要入院、插喉治療,平日亦因呼吸困難而不能做運動,即可視為嚴重哮喘的病患者。

持續嚴重哮喘的原因  長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嚴重哮喘的成因:
  1. 病人未有適當用藥,如服藥方法、服藥份量等。
  2. 病人由於經濟、語言、文化等阻礙,以致未能得到最有效的醫療服務或藥物。
  3. 病人未能得知誘病原因,或由於種種原因未能遠離致敏原。
 

曹醫生解釋,哮喘會因環境的致敏原而誘發,常見的致敏原包括花粉、空氣中的污染物、塵蟎,此外轉季的溫差、濕差亦有影響,部分人士也會對花生、阿士匹靈等有敏感徵狀3。因此,嚴重哮喘會為病人的日常生活帶來多種不便,難以避免接觸到致敏原而發病、經常出入醫院而影響工作或學業和社交等。

曹醫生亦強調,一旦嚴重哮喘令患者的支氣管平滑肌經常收縮,而令肌肉組織增生和變厚,使氣管的通道收窄4,導致患者的呼吸更顯困難和出現喘鳴,這情況更是不能逆轉。

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也會產生多種副作用,例如肥胖問題、血壓高、骨質疏鬆、骨枯、糖尿病、白內障、內分泌失調等,而且身體和精神也會深受壓力5

生物製劑為嚴重哮喘病人提供新出路

生物製劑主要針對過敏性或嗜酸性白血球所導致的哮喘患者,原理是抑制令患者氣管發炎的物質,如嗜酸性粒細胞、炎性細胞因子(inflammatory cytokines)和免疫球蛋白E(IgE),從源頭減低發作機會。而採用生物製劑也能減少嚴重哮喘患者對類固醇藥物的依賴,減少因長期吸收類固醇而帶來的副作用6

生物製劑屬於注射藥物,部分病人會出現針口敏感的情況,少部分病人也會出現眼乾、肚瀉等副作用。曹醫生指,一般嚴重哮喘病人在注射生物製劑後的2至3星期左右,哮喘病情會得到顯著好轉,6個月內能有效控制,讓病人重過正常人生活,重拾生活樂趣。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依賴口服類固醇的嚴重哮喘患者,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每兩週一次)24週後,口服類固醇的劑量已能減少70%6。此外,生物製劑治療亦可改善肺功能和減少哮喘發作:治療兩週後,患者的肺功能平均有70%至80%的改善7,且能一直保持;治療一年後,年嚴重惡化率可降低超過7成8

「如果嚴重哮喘病人同時患有濕疹等的共病症,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也會一併好轉。」曹醫生說。

嚴重哮喘個案分享:重掌運動節奏、準備參加馬拉松

曹醫生分享2個使用生物製劑後的病例:一位50多歲女士之前因嚴重哮喘影響生活,無法做運動。她接受醫生建議,使用生物製劑7至8個月左右,已能控制病情,重新投入運動,甚至為參加馬拉松比賽作準備,生活獲得180度轉變。

另一位40多歲男士受到哮喘所困擾,在接受生物製劑一個月後,不但他的哮喘的發作頻率減少,同時他的皮膚敏感和鼻瘜肉的病症亦得到舒緩,大大提升生活質素。更重要的是,患者能減低服用口服類固醇的劑量,減少身體承受的副作用。

如嚴重哮喘患者想嘗試生物製劑的治療方案,可以向你的醫生尋求專業意見及進行血液檢查,評估病況。

MAT-HK-2201056-1.0-11/2022

參考資料:

(1)      The Hong Kong Asthma Society. Defining Severe Asthma; 2015. http://www.hkasthma.org.hk/en/about-asthma/asthma-hong-kong (accessed on 9 Nov 2022)

(2)      The Hong Kong Asthma Society. Asthma in Hong Kong. https://hkasthma.org.hk/en/about-asthma/asthma-hong-kong (accessed 2022-11-10).

(3)      Foong, R.-X, et al. Asthma, Food Allergy, and How They Relate to Each Other. 2017, 5, 89. https://doi.org/10.3389/fped.2017.00089.

(4)      Doeing, D. C, et al. Airway Smooth Muscl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sthma. J Appl Physiol 2013, 114 (7), 834–843. https://doi.org/10.1152/JAPPLPHYSIOL.00950.2012.

(5)      Patel, R, et al. Systemic Adverse Effects from Inhaled Corticosteroid Use in Asthma: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Respiratory Research. BMJ Publishing Group December 2, 2020. https://doi.org/10.1136/bmjresp-2020-000756.

(6)      Rabe, K. F,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upilumab in Glucocorticoid-Dependent Severe Asth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8 (26), 2475–2485.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804093.

(7)      Castro, M, et al. Dupilumab Efficacy and Safety in Moderate-to-Severe Uncontrolled Asth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378 (26), 2486–2496.

(8)      Data on file. QUEST CSR. Sanofi US, 2017.

特約資訊

534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