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學新知 >  中大首創具全球代表性的醫療人工智能基礎模型 匯聚一億張眼底圖像 促進全球醫療創新

中大首創具全球代表性的醫療人工智能基礎模型 匯聚一億張眼底圖像 促進全球醫療創新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10-08

由中大醫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眼科研究所(Institute of Ophthalmology, UCL)及NIHR Moorfields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率先攜手開發「Global RETFound」模型。此模型匯聚了來自全球超過6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100個研究團隊的一億多張彩色眼底圖像。其數據集的規模空前龐大,涵蓋地區包括東南亞、非洲、中東、南美洲、西太平洋及高加索地區。作為有史以來最大型的醫療人工智能合作計劃之一,此全球模型是史上其中一個最具地理及族裔多樣性的醫療數據集,專為訓練人工智能而設。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張艷蕾教授強調此項研究具深遠意義:「此項計劃有望革新醫療人工智能在分析未見資料的能力及公平性方面的國際標準。透過向全球研究人員提供一個經全球數據訓練的基礎模型,我們可以加速開發更切合本地臨床需求的人工智能工具,同時大幅減省所需的數據量及運算資源。」是次研究的團隊成員亦包括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科學主任冉安然博士及研究助理教授姜泓羊博士。

中大首創具全球代表性的醫療人工智能基礎模型 匯聚一億張眼底圖像 促進全球醫療創新

兼容性更高 更保障私隱

此模型具有靈活的「雙軌」數據共享框架,可兼容不同的參與機構而不受技術能力差距及不同的監管要求所影響,革新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該框架容許機構於所在地區微調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而中央系統僅共享模型參數,確保病人資料不會在原機構以外範圍流傳。此外,已去識別化的數據亦可通過加密的基礎設施直接共享,讓在本地缺乏圖形處理資源或技術專才的機構也能參與研究。

此外,研究團隊指出,該醫療人工智能基礎模型具有靈活的「雙軌」數據共享框架,容許機構在所在地區微調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而中央系統僅共享模型參數,防止病人資料外洩。機構如果缺乏本地圖形處理器資源或技術專才,亦可通過框架內的加密基礎設施直接共享已去識別化的數據。

供全球非商業用研究項目免費使用

「Global RETFound」模型將接受多種眼科及全身疾病的全面評估,當中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老年黃斑病變、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糖尿病相關血管併發症。該模型亦將用CC授權(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形式發布,供全球非商業用的研究項目免費使用。

此聯盟致力於推廣此研究方式,以便眼科以外的其他醫學專科團隊也能作好準備,建立類似的研究計劃。聯盟期望鼓勵更多研究人員及機構加入,共同推動更包容的醫療人工智能發展。「全球RETFound計劃」的理論依據與創新性已刊登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Edit:Fion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