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兩性關係|愛護婚姻與家庭,重建情緒和精神健康的避風港

兩性關係|愛護婚姻與家庭,重建情緒和精神健康的避風港

潘錦珊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5-08-26

婚姻和家庭關係往往因着相處上的衝突、生活的重壓、以及外在的干擾所影響。讓我們去探索這些挑戰背後的危和機,再重新出發,重拾婚姻和家庭關係所帶來的幸福和愉悅。

林太太因為失眠和情緒低落尋求醫治。林太太表達情緒困擾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她承認自己的性格比較容易焦慮,對於事情未在控制之內,她會感到不安和憂慮。面對兩個子女進入青春期,子女總是形容她很囉嗦。她感到子女不再像以前乖巧,對他們說什麼也好像聽不入耳。孩子變得與朋友比與父母更親近。每當她想向丈夫申訴的時候,卻感到他總是保持沉默,又或者專心於運用手機上網。林太太欣賞林先生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林太太也明白丈夫在工作上也面對重重壓力。但是漸漸地,夫妻之間彷彿建立了一道眼不能見,但卻分隔著大家的牆。

從林太太的個案上可見,個人的情緒往往受着與家人的關係所影響。家人作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與家人的溝通和互動,與及家人的情緒也直接地影響着個人的情緒狀態。因此,在治療情緒問題上,了解病人和家人的相處和溝通問題,並且作出治療和協助,也十分重要。

婚姻家庭與在現實中的挑戰

婚姻和家庭關係往往受著以下各方面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影響:

內在的挑戰

  1. 個人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
家庭基模(Family Schema) 是夫妻各人在幼年和原生家庭所建立的一些價值觀、思想模式和溝通方法。這些因素都會潛意識地影響著個人如何運用金錢、管教孩子、做一些重要決定和親密關係的建立。這種基模 (Schema) 亦影響著個人如何感受和理解現在的家庭狀況,從而影響著個人的情緒、行為和與人關係。假使成長背景上,建立着一套負面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s) 例如,覺得自己需要各方面完美才能被愛,或者認為沒有人會接納自己的情緒,便會較容易出現情緒、適應壓力和相處上的問題。
  1. 家庭功能失調
家庭是我們面對外在困擾的避風港,家人也往往是我們所最信任的人。然而,假如因着溝通上的障礙,家人之間未能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互相表現冷漠,甚至經常出現摩擦而沒有重整關係的機會和空間,大家的關係便會變得愈來愈疏遠。有部分更可能將第三者(例如家中的孩子)作為夫妻或家人之間的傳話人或作表達情緒,都不是一些有益的溝通方法或對家人之間的關係有利。假若家庭中有濫藥、濫用酒精或虐待的情況,更會影響家庭的穩定性,導致家庭功能的失調 (family dysfunction)。
  1. 家庭中的互動問題
家庭功能失調的背後,往往隱藏着以下一些溝通和互動的常見狀況: 例如過度迴避衝突,家庭成員之間雖然有意見不同,但卻往往扯開話題,擱置溝通,表面上可能和諧,但是內心之間的矛盾還是持續。 另外,在一些情緒糾結 (Enmeshment) 的家庭狀況下,家人之間欠缺了應有的界線和距離。例如,父母對子女過度呵護,未能讓子女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又或者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從而影響自信的建立。

外在環境的挑戰

  1. 外在環境的壓力
溝通往往需要時間和耐性。急速的生活節奏與高壓的外在環境常導致夫妻缺乏適當溝通。假若夫妻一方或雙方經歷著情緒困擾,甚至出現焦慮或抑鬱癥狀,而未接受適當治療的話,更有可能影響夫妻的關係和家庭的溝通。
  1. 信任的挑戰
在婚外情的狀況下,夫妻雙方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有部分人會出類似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如持續失眠,情緒低落,閃回或發噩夢的癥狀,需要適當治療。
  1. 價值觀與期望的碰撞
不同的文化背景或價值觀,也可能會在婚姻中產生摩擦。不同的文化及觀念的差異,影響著夫妻之間的教育理念、習俗理念、婚後家庭角色、責任分擔等落差。因此,在評估和輔導的角度上也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

愛護婚姻和家庭:修復與療癒

在愛護婚姻和家庭關係上,需要留意內服外敷,內外兼備:

內服

  1. 調節壓力,愛護身心:壓力反應會影響著個人的身體和心理狀況。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況和需要,每天恆常運動的習慣,建立個人興趣和紓解壓力的方式,可有助保障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
  2. 審視自己,調整視角: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往往影響着個人的價值觀和溝通方法。當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時,可嘗試問一問自己感到介意和困擾的原因? 可有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這個狀況或者作出其他反應?在調整視角的過程中,可有助減低過份負面的情緒和比較衝動的說話和反應。
  3. 放下成見,重視溝通:關係的建立,需要時間、信任和誠意。在急速的生活節奏中,夫妻之間慣常睡前幾分鐘的溝通,也可有助建立親密的感覺。若對家庭成員之間有意見,或家庭中有一些問題要處理,可在家庭會議中討論一些較事務性的決定。在建立情感溝通方面,可嘗試尋找一些共同興趣或共同參與的活動。也可考慮一些單獨與個別家庭成員相處溝通的機會。

外敷

  1. 心理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認知行為療法可應用在夫妻關係問題上。在會談的過程,了解夫妻或家人對對方的理解和印象。我們對於事情的觀念或理解 (Perception)往往是我們慣常著意的地方,從而影響著我們的視覺,也影響著我們理解一件事情和與他人的互動。此外,亦需要理解雙方的期望,假設,和對事情的準則。在會談或情緒記錄中,協助大家識別一些常見認知上的謬誤,例如過份著重伴侶某些說話,而忽略其他正面的行為;家人之間過早對對方作下一些判斷;過分放大某些情況的重要性; 過度非黑即白的思想;又或者過度猜度對方的想法,而非用言語去溝通表達。從而透過識別並調整夫妻間負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促進關係的良性循環。
  2. 適當治療情緒問題: 若家人長期受着失眠、焦慮、抑鬱、情緒控制、酒精或藥物濫用等問題,也應尋求適當的精神情緒治療。

婚姻和家庭是健康社會的基石,也是個人成長和精神情緒的避風港。關係需要耐心和愛心去培養……婚姻以愛為連結,當中更需要著意培養和保護,方能萌芽成長。在面對危機中,或許是一個契機去共同克服和突破。適當尋求家人和專業人士協助,總會有適當的協助和健康的出路。在溝通、理解、饒恕和復和的過程中,再認識自己,重新出發。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